众所周知,草莓白粉病十分难以防治,严重制约着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其一般能够造成草莓田减产20%~30%,重者可达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草莓种植户们的种植效益。
那么草莓白粉病该如何正确防治呢,今天就针对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这块给大家谈谈。 值得草莓种植户深思总结! 首先,认识一下草莓白粉病。 草莓种植户差不多都可以正确的辨别白粉病。
在这里不过多描述。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叶柄或果实,发病初期叶的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防治不善会逐渐加重整个叶片枯死;
值得草莓种植户深思总结! 草莓叶片背面白粉病 花和花蕾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授粉不良,幼果不能正常生长,果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果实生长缓慢、硬化,不能食用。
草莓白粉病发病条件
1.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诱发白粉病 改善方法: 在草莓扣棚覆膜后就要考虑如何尽可能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温度合适的时候进行放风降低湿度,生长茂盛的时候批掉黄叶,适当梳花梳果,都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白粉病发生的概率。
2.偏施氮肥容易造成草莓植株旺长,容易发白粉病 改善方法: 注意平衡施肥,尽量少施尿素这类速效氮肥,除此以外,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草莓白粉病防治措施:
草莓种植户防治病害往往都是看见病害才开始进行防治,缺少提前预防的观念,这个建议草莓种植户进行改正。 提前预防草莓白粉病就用保护性的杀菌剂; 病害发生防治白粉病就用治疗性的杀菌剂;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草莓白粉病药剂。
值得草莓种植户深思总结! 硫磺、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对白粉病病菌有着更好的触杀性保护效果,但对温度比较敏感。
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四氟醚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唑类用量过多可能影响生长;以及对病害容易有抗药性,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肟菌酯等在植物器官表面上有气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主要分布在表皮内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频次及剂量上不能太随意。
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对白粉病也有治疗作用,杀菌剂建议轮换施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最后特别注意两点:
1.白粉病病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草莓植株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打药的时候要多注意叶片背面。
2.白粉病是一种对药剂较易产生抗性的病害,在生产中应做到轮换交替用药,每次施药间隔期7-10 天为宜。另外,在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同时,要兼治灰霉病、炭疽病、果腐病及褐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