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飘无痕,流年逝无影。所有的节日中,清明终归有它独特的意味,就是浓浓的血脉之情,以及深深的眷恋。又是一年清明到,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呢?珍惜眼前人吧!
平日里父亲总喜欢有事没事就唱两嗓子,最近好久没听到父亲哼越剧小调了,我知道他的心情不好。昨天,父亲又一次的拿出这张报纸,声音很嘶哑,指着上面说:“这么好的一个人,就突然走了,没来得及送他最后一程,真的太遗憾了。”我知道,他说的就是大榭人人都知道的施锦璋同志,一位做好事“上瘾”的热心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施锦璋同志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
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已是施锦璋同志离世的第二天了。记得那天,父亲用微微颤颤的手拿起电话,拨打出一个熟悉的号码,但却永远不会再有人接听。这些天,点开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是齐刷刷的哀悼,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完全不敢置信!太突然了!施锦璋同志仙逝后受到大家如此这般的追忆和礼遇,又一次印证了忠诚爱党这种无形的力量!
忠诚托起生命的高度,作为一位党员,施锦璋同志用短暂的一生,用赤子般的情怀,实践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高尚品德。
施锦璋同志写有唯一“遗嘱”的信封
回忆起与施锦璋同志的相识,父亲感慨万千。退休后的施锦璋同志,为了发挥余热,在步行街上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但他从来不以盈利为目的,经常为残疾人、老年人免费修理钟表、小家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去步行街修手表,认识了施伯伯。施伯伯热情接待了父亲,不仅分文不取,还说以后可以免费清洗。两个人很聊得来,志趣相投是关键,加上又是老乡,顿时多了几分亲切,于是,父亲每天都要去步行街转转,和施伯伯聊聊家长里短。
施锦璋同志义务修表中
在父亲的引荐下,我也认识了施伯伯。在我的印象里,施伯伯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生活很清贫,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早出晚归,他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施伯伯一生做过许多好事,数不胜数,他的这些传奇故事,施伯伯很少谈及,我只能从父亲口中探知一二,但我却因此对施伯伯更加敬仰。每次和他聊天,总有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都说年龄容易产生代沟,我很庆幸可以始终和施伯伯以朋友的感觉相处、聊天、谈心。
记得有一天下班回家,父亲兴奋的告诉我:在施伯伯的引导下,他也成了一位志愿者。爱心小屋虽然不大,雨具、书籍等应有尽有,群众都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的服务,志愿者会把一些衣物收集、整理、发放给需要的人,父亲也乐在其中。施锦璋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是一支和谐的团队,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把爱心洒向社区、洒向社会,你放进去的每一件衣服都会成为远方的一份温暖。在施锦璋同志的带动下,更多志愿者的身影忙碌在“爱心小屋”里。
施锦璋同志在去爱心屋志愿者服务站的路上
一生为志愿者,终身为志愿者,这是施锦璋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的心愿是让更多党员参与其中,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党就在身边。施伯伯经常和父亲谈到:选择了志愿之路,就风雨无阻;责任是本色,奉献是职责,人生难得有几次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发挥夕阳红,我觉得很快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之问,让我们深深思考。如今,施锦璋同志用深深的足迹作出了回答。
施锦璋同志在公益活动现场
“志愿者”,这是一个响亮闪光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存在,改变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施锦璋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沉甸甸的三个字——志愿者!奉献,不以善小而不为,平凡铸就伟大,施锦璋同志一生为人正直、善良、宽容、坚韧,虽然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精神的丰碑却永远伫立。
至今我还像做梦一样,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我怎么能相信,施伯伯,您真的就这样走了吗?“施伯伯,您在天堂一路走好!”虽然未能说出口,却是饱含着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哀痛和敬意,就在那一刻,感动悄然绽放!我们永远记得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您的事迹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去怀念……
作者介绍:陈红,网名蓝云,女,汉族人。1973年12月出生于江苏启东,现在宁波大榭定居。聆听天籁,挥洒性情,常年笔耕不懈,愿与天下文友交流。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曾多篇原创诗词作品在报刊杂志上获奖刊登。人生观:安安静静写文,用心感悟生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