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江赶潮人
引子
关于药的事情现在是国人最操心的问题,全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为冷冰冰又迅速增加的数据而忧心,每个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关心这些变动的数据。这不单纯是一个个数据,而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挣扎,他们在与死神搏斗,他们用顽强的呼吸延续生命的力量,而作为我们只能为他们鼓气加油。人们期盼着疫情统计图上的线条拐头向下,接近横坐标水平线的零刻度,以祈祷更多的生命回归健康,为挣扎中病痛的人们鼓舞加油。
生命在平安时代过得如此潇洒自如,你随便出门看个电影;随便出门与朋友吃个饭、约个会;或随便出门去四处旅游;哪怕是工作着,现在也是一种奢侈,回想以前虽然枯燥又辛苦的工作,有诸多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或无奈,而现在想来也是多么美好,热情有活力的同事们陪伴着你,每月能拿到的不菲的工资可以还房贷、可以买个车子,可以任我们奢侈一回,当疫病来袭时,一切过去一切不看重的事情现在都变得宝贵。
加缪在小说《鼠疫》中说:“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
《鼠疫》写的是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城市的一场鼠疫,刻画了各种人物在瘟疫到来时的精神状态和人所存在的价值反思。从疫情前的平静安宁,到疫情开端时的混乱与恐惧,至疫情高峰时的死寂与麻木。以及疫情结束时的狂欢与虚无。
而结束这一切最主要还是离不开药,只有药才能让人们重回平静与安宁。
01
药与瘟疫
人们在这时候最期盼的是神药的突然出现,或特效药、或预防药的从天而降,从双黄莲到雷德西韦、肺炎一号方,都是人们在病魔肆虐无助中的一种热切期盼。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期盼“人血馒头”为华小栓做药引子治‘痨病’,那是旧时代愚昧的人们在无助中捞救命稻草。但对药的期待心情却是何等的相似。像《药》小说中写得有人说一句“包好,包好”,这是一种殷切的期待,华老栓希望“人血馒头”能包治痨病,华小栓吃下去就见效、立马活蹦乱跳。而我们不也正是期盼有一种药出现对付NCP病毒吗?尤其是现在紧要关头,是更加的期待,更加的热切。病毒正在肆疟,死神正在猖狂,更需要一种良药拯救病人。
过去几千年里的很多场大瘟疫,都会有神医的出现,他们在人们绝望中岀现,带着草药煎熬成防瘟病的特效药,然后在疫区施舍给灾难中的人们服用,治疗疾病并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人们于疫病中,比如古代的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有关疫病的书,第一个系统论述了疫病;比如伍连德博士,在中国消灭了在欧洲大地上肆疟的黑死疫病。所以古人希望有更多神医来拯救瘟疫,用他们的仁慈济世之心,所以医者仁心,为医者在大灾面前最能体现一种善良与大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比如被钟南山称为hero的李文亮,他的行为也是一种仁,用实际行动提醒与拯救灾难中的人们。药虽重要,药背后的医者更重要。
02
鲁迅的《药》是一种无助的求生
鲁迅与药也是有一定关联的,1893年,适逢江南乡试之年,鲁迅祖父周介孚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坐了8年大牢才被放回来。周伯宜受到牵连,被革除了秀才的功名。可想而知,受到意外打击的周伯宜从此意志消沉,变得喜怒无常,还染上了酗酒、吸食鸦片等恶习,身体状况急转而下。1893年冬天,周伯宜由于长期酗酒和吸食鸦片,患上了肝硬化和肺结核,一病不起。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承担了为父亲买药的责任。从此鲁迅家道中落,从权贵阶层落到了靠典当度日,鲁迅从小到勾不到身子的柜台把家里值钱的财物典当,再去高高的药房柜台替体弱多病的父亲配药。幼小的鲁迅又会是怎么样的无助,作为长子,只能去承担这种家庭的责任,去感受这种无奈与歧视。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所以《药》中的华老栓夫妻不会没去大药房配过中药,但是那时的中药治不了痨病,痨病也就是现在的肺结核,当年老百姓的不治之症。其实那时己经有特效药盘尼西林,但是一则老百姓根本不相信西医,二则盘尼西林价格非常昂贵,普通老百姓也买不起盘尼西林。所以他们所能想到的也只能是“人血馒头”,或者一些荒唐离奇的所谓偏方。
比如中医给鲁迅父亲开出了这么一个偏方:经霜三年的甘蔗。可想而知,是庸医害死人,鲁迅先生写道:
“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
因为想得到了庸医“人血馒头”的方子,靠着那个常在茶店的玄衣客,也就是刽子手,华老栓晚上出门,提着灯笼,然后心里越走越亮,他以为“人血馒头”偏方能拯救华小栓生命。
在绍兴的古轩亭口,鲁迅小说中没有具体写出,小说中被杀头的人,与清庭作对的夏瑜,就是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秋瑾就是被杀在古轩亭口。我十来岁时去过古轩亭口,亲戚家与古轩亭口离很近,那边有个旧碑叫秋瑾烈士纪念碑。那次旅游,也是我人生中最早知道秋瑾。后来我定居萧山,知道秋瑾外婆家是萧山城里名门望族单家,秋瑾从小是在萧山外婆家长大,沧海桑田,时空交错,原来与英雄离这么近,也许一百米、也许一二千米最多也就这么一点距离,可惜没有时光穿越。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从街上人贪婪的眼神,从围成一圈的刽子手,从那种如鬼城般可怕的情形。鲁迅写出了夏瑜英雄就义前那种悲凉与黑暗的长夜。鲁迅与秋瑾同是绍兴人,而且留学日本,曾经在日本黄兴组织的同盟会也有一定的交集,起初关系也很好,但后来秋瑾对鲁迅因为退学回国问题意见发生了分歧。在1905年到了12月底,秋瑾作为“退学派”的中坚决定退学回国,浙江留学生同乡会为她召开送行会。在会上,秋瑾慷慨陈词,并随手从靴筒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立誓:“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秋瑾是个彻底激进的革命者,所以称之为鉴湖女侠,喜欢舞枪弄棒,倡导用起义,用武力去推翻清王朝,但鲁迅没有这般激进,但鲁迅写《药》也可看出他对秋瑾革命的同情,并对革命成功的期待。 从小说夏瑜这名字的取法,夏对秋、瑜对瑾,代表着鲁迅对秋瑾这个革命者的一种纪念。
一群人围拢又迅速分散,一个玄衣人来到华老栓面前,拿着红色还滴着血的“人血馒头”,而华老栓都不敢接,玄衣人把灯笼罩撕了把“人血馒头”包起来。还骂他,胆小鬼,可见老百姓对革命的惧怕,而刽子手的无情。形成了一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广大老百姓的麻木不仁与愚昧无知,与反动阶级与保守势力的残酷镇压,也正像这黑暗前的黎明。
鲁迅在很多小说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初期,他的绍兴老家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从《阿Q正传》《风波》中就能一见端倪,处处看出了辛亥革命初期的群众基础薄弱 ,对老百姓来说革命就只是改朝换代,换一个皇帝坐龙庭而己,对老百姓没有多大变化,只要自己不被拉去杀头,像阿Q那样当了革命者的替罪羊。政权的基层还是被赵七爷、假洋鬼子这类新旧地主剥削阶级所把持。鲁迅在《药》小说中,在华老栓开的茶馆里茶客们对话中,也可以知道广大小老百姓对革命麻木不仁,甚至于反对阻碍革命。
03
《药》与大众的愚昧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当时他在学校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影片中的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人逮捕要被处决,而麻木不仁的国人却像“鸭子”一样伸着脑袋来看热闹。鲁迅于是投笔做枪,为医者只能治身体上的毒,拯救个别的生命体,而不能医治广大老百姓思想上中的毒,传统势力的强大,老百姓的麻木不仁,更加需要通过自己的《呐喊》,拯救老百姓中毒己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愚昧、麻木不仁、服从与依赖。还有思想的自私,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与团结心。甚至可以像《药》中夏三爷那样出卖亲人换得赏金,像红眼晴阿义那样剥死人衣服、给教育他的革命者夏瑜施以暴刑。所以鲁迅先生在呐喊中说,是人吃人的社会里,人们被关在铁屋子里麻木不仁装睡,需要一个呐喊者,需要秋瑾与黄兴这样的革命先驱者来唤醒民众。
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他们对人血馒头的赞叹,“包好包好”这是茶客们对人血馒头药效的一致观点,驼背五少爷、康大叔、花白胡子都认为“人血馒头”能够治好瘦得剩下八字的华小栓。可见人们是多么的愚昧,否定了中医、也更否定了西医,只相信一种愚昧的不叫药的药引子,现在人肯定会想:这群人是不是疯了,居然把“人血馒头”也当成了药,不单是华小栓病了,是人们思想都病入膏肓,迫切需要一场革命来唤醒广大人们。而不是只有华小栓痨病需要治,更要治的是人们的思想,要来一切彻底的思想革命。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就是拯救中国的辛亥革命的良药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用科学与民主来拯救病入膏肓的中国,别无它法。思想上的民主来倡导大家的平等与公平性,而科学是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办事,掌握其内在的科学原理,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愚昧与封建。世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号召人们推翻帝制。
结语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华小栓没有被“人血馒头”治好就去世了,华大妈在清明节在墓地遇到了夏瑜的母亲,一个是被杀头的,别人眼里的疯子。一个是因为无可救药而死,所以夏瑜的母亲开始时一种羞愧的脸色,但当后来在坟上看到了一圈不是长出来的白花,而其他坟头上却没有,感到十分的吃惊,她认为儿子是被冤枉的。鲁迅写坟上的花也代表着人们对秋瑾烈士的怀念,与革命的后继有人,也代表着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对秋瑾革命的一种态度。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人们把一个清醒而呐喊的人称为了疯子,而把真正有思想的人看成另类,《药》中的夏瑜也是,被杀了头,人们还当他是疯了,谁会愿意做这样的事 。所以其实病的不是夏瑜,而是大众的思想病了,真正的病是思想,身体疾病也许能医治好,但思想的疾病的顽固不化的,需要从根原上去除,而良药则是一种先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