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人们常说: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必须用尽一切办法。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这个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人构造出来的,而我们自己的小世界,又是由身边的亲朋好友组成的。如果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竞争,那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信任又该去何处寻觅呢?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阿伦·甘地曾说过:“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

而在这里面,说话方式是最致命的

想想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经常和身边的人沟通不畅。时常与父母聊不到两句就开始拌嘴;与朋友交往时一不注意就戳到痛处;与恋人相处也要保持“极高的求生欲”,生怕说错了话。明明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却还是苦不堪言。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对身边亲密的人感到如此头疼?

可能你会认为是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或者对方的行为太不可理喻。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认为那是因为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至于互相伤害。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创伤痊愈。”但现在我们无法从身边人的言语中感知到爱,也无法体会到自己心中的爱,久而久之伤口就会撕裂的更快。

我们过分专注于达成目标、实现愿望,却忽视了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于是沟通出现了偏差,谈话加深了误会,最终导致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非暴力沟通》就本书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类问题。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已经运用非暴力沟通法让许多人转变了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更厉害的是,这种方法已经解决了世界上众多地区的冲突和争端。可以说,这位“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为世界的和平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许看到这里你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但是,在进入到非暴力沟通的世界里面感受爱和生命的美好之前,我们要先回答一个问题。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爱

贝本梅尔在其的诗中说到:“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通常我们都把语言当做是自己的防卫武器,一边警惕着自己的情感被发现,一边又忍不住伤人。这堵“高墙”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深深地隔开了。

作者由此在书中指出,这就是我们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四种“异化沟通方式”

第一种:道德评判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道德上的“双重标准”。

想想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常见:如果女友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就是“太黏人;如果自己渴望关心却得不到回应,那她就“好冷漠”。如果同事关注细节,那他就是有“强迫症”,而如果我更在乎细节而他却没有,那他就是“粗心大意”。

为什么这种想法和说话方式这么令人反感,就是因为这些评论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一直抓着“错误”不放,把原因全都归咎于对方。所以,即使他们当下接受了,也是出于恐惧或内疚,而不是心甘情愿的,日积月累下来,矛盾迟早爆发。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第二种:进行比较

作家丹.格林伯格曾说:“如果想要过上悲惨生活,就去和他人做比较。”我们这一生中已经和无数人比较了无数次。上学时比成绩,长大后比工作,结婚后比房车,生孩子后又开始比成绩,由此进入一个无限的死循环中。

在进行比较时我们关注的只有输赢,从未想过停下来看看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感受。不是发自内心的行动,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爱。

第三种:回避责任

生而为人,我们注定要承担很多责任。但太多的责任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有时我们就会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回避。

比如:“根据规定我就得这么做,我也没办法。”“我的朋友都喝酒,我不喝就说不过去了。”“小孩子在街上乱跑不听话,我当然要教训一下。”

这样,我们的行为顺其自然地就由他人所导致,但由此自身的责任意识也逐渐淡化。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第四种:强人所难

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心灵隔阂。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想改变身边的人,让他们变得循规蹈矩。但通常带着这种目的去和别人沟通时,我们的言语中都带有盛气凌人甚至是威胁的感觉。当对方察觉后就觉得没有受尊重,自然开始反击,最后闹得双方不欢而散。

以上这四种就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异化沟通方式”,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无法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这本书的名字: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怎么做到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这个词最开始是由甘地提出来的,意在说明当暴力消失之后,爱就会自然流露出来。而“非暴力沟通”就是帮助我们做到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作者将这种沟通方式分成四步,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人与人之间就能做到持续互动且情意相通。

一、观察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清楚地表达看到的结果,并且不加任何自己的评判。

作者在书中指出,当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时,就会导致对方倾向于听到批评和指责,甚至可能由此产生逆反心理。

就像是比起评论别人:“他花钱大手大脚”,“他昨天买书花了一千块”这样的观察带来的消极影响明显要少很多。

想一想,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如果不把事实和评论混为一谈,不再用“懒惰”“愚蠢”这样负面的词语,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许会更近一步。


二、表达感受(而非想法)

中国人向来不擅长直接说出心里的感受,再加上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也从来没让我们正视过自己的感受。似乎比起内心的感受,追寻所谓的正确理论更为重要。

但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区分感受和想法,总是将两者混淆而使沟通不畅。

比如,“我就是觉得你不爱我。”这句话在恋人的争吵中很常见。但这并不是感受,而是想法,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真正的感受应该是“我很难过”“我好孤独”,而不是带有指责性的“不爱我”的判断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三、察觉自己的需要

需要是感受的根源。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甚至将其发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是因为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会忽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认为自己的感受就由身边人的行为引起的。

比如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我很生气,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过生日你没给我发消息,我很伤心。”

若是联系到自身,换一种说法,就会发现这些感受很好地展现出了我们的需求。

““我很生气,老板说话不算数,我想请假回一趟老家。”

““我过生日你没给我发消息,我很伤心,我原本想给你看看我的礼物。”

如果能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就能避免消极情绪和不必要的冲突。


四、请求帮助

在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后,就需要向对方请求帮助。此时,越是具体的请求就越有利于双方的沟通。而抽象的语言则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比如,公司管理者为了了解员工情况,会经常和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想说什么就直接说。”

如果是为了减少员工的压力,这位管理者还可以提出更具有建设性的请求:“你们能和我说说,我要怎么做,你们才能在谈话中放得开呢?”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先观察事实,再感受情绪,明确需求后向别人提出请求。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公式,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说话方式套在里面,这样每一次沟通都是感知生命美好的过程。

如果一直坚持与身边的人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沟通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懂得如何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原来,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让世界变得无情


就像是电影《一千个小丑》里,主角对他的外甥有着最为纯粹的爱和期盼,也许那就是我们都渴望得到的:

“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的生命,不然,他会在成长过程中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我还希望他知道为什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找到生命的绚烂美好,找到生而为人的幸福美满。最后发现,这个无情的世界似乎变得更好了。

作者介绍:苍穹下的一粒尘沙,立志于向外探寻广阔的天地,向内感受真实的自己。把握住能把握住的点滴,希望能和你每天进步一点。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