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操作中有一些事项要注意,大致分为艾灸顺序、艾灸禁忌症及灸后处理三类。
一、艾灸的顺序:
1.部位:一般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特殊情况,根据病情,灵活应用。例如,脱肛一般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2.壮数:一般先灸少,后灸多。
3.大小:一般先用小艾柱,后逐渐变大艾柱。
二、艾灸的禁忌
1.面部、乳头、大血管,关节附近不宜进行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等会产生破溃的灸法,以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或关节活动。
2.如同针刺治疗出现晕针一样,艾灸过程中也会出现晕灸。所以应避免在过饥、过饱、过度疲劳和过度恐惧下施灸,以防止出现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并用处理晕针方法处理。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施救过程中防止艾火掉落烧伤或引起火灾。
三、灸后处理
1.施灸部位轻度发红,可不予处理,如发红较甚,可涂抹湿润烧伤膏防止起泡。
2.施灸部位出现小水泡,可不予处理,如水泡较大,可用针灸针刺破后挤出水液,再涂烧伤膏。
3.瘢痕灸者,在化脓期间,要保护痂皮,切忌用搔抓,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