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
今年的清明,浸泡着更多的泪水,寄托着更深的哀思,只因这猝不及防的疫情,夺走了太多鲜活的生命。
他们把我们送上了开往春天的火车,可是自己却没能走进春天。
生之漫漫,总有离人,生之漫漫,总有故人。他们从未离开,只是换一个地方,活在了我们的心里。
我们这个民族,正式因为始终记得来时的路,才能在每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倔强地挺过来,把五千年文明的火种延续至今。
理解死亡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活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这5本书出发,思考对生命更深切的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
我们终将相聚,在生命的最深处。
1、《最好的告别》
作者 : [美]阿图·葛文德
如果关于死亡的认识和思考,只能选择一本书的话,那我会选择推荐这本。
当独立自主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3、《此生未完成》
作者 : 于娟
复旦青年女教师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的病中日记,读来感触良多。
她通过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诫读者特别是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健康,任意挥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书中收录了作者癌症治疗的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忆与反思,以及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等的深切感悟。
这也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人们: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4、《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 : [美] 保罗·卡拉尼什
比尔·盖茨、蔡康永、卷福推荐,震撼40国读者的生命之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类NO.1,英文版畅销百万册!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如何重上手术台,让自己的精神在死神面前争取一席之地?如何重修夫妻关系还生了一个女儿,让自己的家庭避免走向破碎?书还没写完作者就去世了,令人唏嘘。
如果死亡是一大碗悲剧,最好是一勺一勺慢慢地喂,大多数人需要时间去消化。
5、《我与地坛》
作者 : 史铁生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课文书系列,随着年龄增长又常读常新。
当生命残缺的时候,内心变得完整了,看上去这像一个悖论,却在史铁生身上成为现实。当我们的身体在体会苦难,一个人如果精神上足够强韧,他的灵魂就能跨越烦琐变得纯净。
所以,读《我与地坛》的时候,眼瞅着史铁生吃进去的是苦难,写出来的却都是明朗和欢乐,这种生命晦暗中闪耀的光能照亮我们所有人的生命。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5、《心的重建》
作者 : [美]露易丝·海\大卫·凯思乐
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失去,如何避免完成心的重建,避免深陷悲伤与痛苦中。
这本书分享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探索了在面对伤痛时我们应该如何疗愈破碎的心,更积极地实现自我疗愈。这本书将是我们遭遇失去时的伴侣,它启发你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如何重获勇气,让你的世界重新爱意满满。
让我们痛苦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思想和回应方式。
收好这份清明书单,愿你不负春光,不负生命。
*本文为木兰读书原创,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