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书读多了,看世界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变得不同。

你以为自己全忘了,其实,你现在的思想、你对世界的认知里,都藏着你读过的书。

爱读书的人总是低头看书,忙着浇灌自己的饥渴。

他们让自己是敞开的桶子,随时准备装入更多、更多。

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当你读一本书时,当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者看完就忘。但其实,阅读已经在你身上发生了作用。

三毛说:“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读书有用,有用在于:读过的书,日积月累,会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想。

你会发现,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苍白的脑袋总是无法隐藏。

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余者有《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多是些文学作品。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思想类型的书,极为稀少。

而美国十所高校综合排名,借阅量前十名的书籍分别是:

01.《理想国》柏拉图

02.《利维坦》霍布斯

03.《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04.《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05.《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06.《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07.《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08.《论美国的民主》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

09.《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这篇微信评述说: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

还有一个现象,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这个评价或有道理,但换个角度,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阅读,读到什么境界才够?

第一步,纯娱乐小说。

这是阅读的起点,这个起点继婴幼时代的童书而持续的,功效在于培养孩子的文字敏感性。

但由于中国孩子在中学时为了拼高考,阅读功能基本上废掉了,到了大学才补这一课,但已经错过最佳时期,多数学生有可能连这关都闯不过。

第二,传统经典小说。

当孩子把流行的娱乐小说读过,文字的敏感性就培养了出来,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物结构,要阅读些智力含量较高的作品。

诸如《基度山伯爵》、《九三年》、《飘》、《傲慢与偏见》、《简爱》、《1984》等书就会被翻出来。

而这些书在各大高校没有上阅读榜,这就证明国内的孩子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时间严重不够。

第三步,进入史哲领域。

只有对经典广泛涉猎,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这是因为经典小说中,大量的涉及到了史哲领域的概念,诸如古希腊神话,西方历史典故。上述这些典故在书中频繁出现,最终形成孩子的阅读敏感点。

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能够读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利维坦》、《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梦的解析》等等。这时候孩子们的大脑开始体系化,然后是下一步。

第四步,进入思想领域。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有了史哲的基础,这时候就会阅读大量的思想典籍,诸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伊·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等等。

阅读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个读书人,阅读量才能够勉强和西方学府的大学生比划一下。但只有突破第五步,才算是读有所成。

第五步,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理论上来说,真正的思想家不需要读这么多的怪书,才能够构建自我思想体系,但这种生而知之的异类数量较为罕见,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两个。

考虑到我们之中许多人连现成的书都读不明白,最好还是视自己为一个普通的守夜人,就是读懂书,建体系,再传承,以待来者。

即使要做到这一步,也需要先行对思维认知有个思考,这个思考又称为元认知的能力。就是你要如何获得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如何有序组列的过程。

完成这五步,你的人生就游刃有余了。

这时候,你的思考不唯有一定的深度,也有足够的广度,简单说就是看问题看得通透,生存很容易,不会有什么痛苦或是压力,即使有也没那么夸张。

但老实说,阅读或是思考,根本用不到走出这么远。

如果你肯硬起头皮,走到第二步,你的人生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