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清明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不但要缅怀先烈,也要致敬抗疫英雄!
在这个世界平凡生活的我们,更应珍惜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牺牲带来的和平温暖的生活,不应心有千千结而郁郁不前,更应点亮内心的回忆,用回忆激起爱与奋斗的勇气!
现代作家冰心在《繁星》里有这样一首诗:“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罗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这么美好关于爱的回忆让人多么的羡慕,相信她一定有个快乐的童年!这首诗激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打动了我想念故去亲人的内心深处:远离家乡人到中年却会时时想起幼年时陪伴的老人,我是整个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年龄差就是堂姐的孩子比我还大,所以我的童年几乎没有玩伴都是和老人在一起,而且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比我大的孩子们要不在上学,要不去干农活,和我同龄的孩子们也几乎每天下地帮着家里割草,而我对此几乎从未参与过,唯一的一次农活掰玉米还掰错了大娘家的,且是不成熟的,而且浑身被玉米叶刺的发红过敏,害怕被责骂和不好意思自己躲在被窝里蒙头好久才出来;所以没有玩伴的最大原因好像与我对一切地里长的庄稼都有些过敏有关,印象中我经常因为过敏嘴肿胀,身上很多红色的硬块不均匀的分布在腿上,胳膊上,奇痒难忍,尤其是春季和小麦成熟玉米成熟的季节,即使草也会让我过敏,于是我经常独自坐在家大门的门槛上望眼欲穿的盼望着干农活的大人们早早回来,上学的哥哥姐姐们也早点回来。这些场景应该是在奶奶去镇上姑姑家后,我常常觉得孤单,记得每次堂姐家女儿来大娘家小住,每当她回她家时我就和大娘哭着送她到家后的大路上,然后她坐在堂姐的自行车后座上,我们不时的挥挥手,目送很远,再见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比我大已经开始上学了,而我可依赖的玩伴再也没有了,我又回到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可是记忆中除了奶奶和大奶奶深刻好像没有其他人陪伴我,而我很久很久不曾想起她们,而近几年也许人到中年远离家乡,时时觉得心里隐隐作痛,很多莫名的情绪总是困扰着我,于是我去学习了内在的小孩系列的个体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了解内在小孩这个概念后,和母亲通话问小时候谁看我的,母亲说是奶奶,而我童年的记忆也由此如开了闸般的洪水倾泻而出:小时候奶奶给我的陪伴让我成年后的许久才意识到我对奶奶的思念原来是不自知的压在心底的依赖和思念!记得小时候饿了就会让奶奶把花生和糖在案板上碾碎,我和哥哥夹在馒头里吃,奶奶是个裹脚而又弯腰很厉害的娇小老太太,而且牙齿掉的只有零星的几颗还晃晃悠悠,也许是如此,奶奶特别瘦,但我总记得奶奶解开老蓝色右襟汗衫摸摸搜搜掏出的10个一分钱的硬币给我说“他们都长大了,我不给他们买,这是因为你爷爷公家给我的钱,我给你你买江米棍吃”现在时时想起这句话,我竟哭得不能自已,奶奶经常给我讲爷爷的抗战故事,爷爷是我们哪一地区的游击队长,高大魁梧,解放后还是我们县城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我没有见过爷爷,而爷爷的英雄事迹抗日故事奶奶却给我讲过很多,而且是一遍一遍的讲;而现在40+的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浓烈的一个梦想竟是开家书店,内心期待明年就能拥有!不仅如此我最近脑海中不停的闪现的画面“闷热的夏日夜晚,因为哭闹我被送到小姑家,和奶奶挤在一张狭小的床上,奶奶给我扇了很久的扇子,我才渐渐蜷缩在一头安然的睡去”,那一觉我睡的很踏实很香甜,现在想来那时幼年的我是如此的依赖和想念奶奶才会哭闹吧,而且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所有童年快乐的回忆都与奶奶有关,而在回忆起的其他童年往事却都是与伤心和恐惧有关;至今记忆犹新的是6岁时家里盖好新房子,奶奶和大奶奶就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因为哥哥姐姐们跟爸爸在城里读书,所以两位老人就跟我和妈妈住在一大间宽敞的屋里,总记得两位老人因为耳背说话答非所问,大多都是“你吃饱了吗?你要出去吗?你还想吃些什么?你睡得冷不冷啊?而另一个人的回答永远不是在一个频道上,永远都是问吃了吗?就说回答想睡了。问睡的冷不冷就说吃饱啦。”而我就是那个在一旁笑的前仰后合,笑的肚子疼然后给她们传话,她们就笑的格外响亮,也因房间高大宽敞空旷而回音很久,至今那笑声依然回荡在我心,而我眼里却饱含泪水!对于大奶奶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全家搬到城里时大奶奶也跟着去了,因为大奶奶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姑娘,大爷爷也在战争年代去世了,所以大奶奶的养老有我家负责,记得小时候奶奶去小姑家以后,我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大奶奶的,因为家里的哥哥姐姐也跟着爸爸去县城上学了,妈妈经常去开会在家也总是去地里干活,孤单的我就好像只有大奶奶我俩在她屋前晒太阳,也经常会有三五老太太聚集在她门前说着话晒太阳,印象中那些老年人好像都没有牙齿,因为几乎她们几乎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我大奶奶牙口好,因为我俩经常做坐在她门槛上啃烤的香香的馒头,印象中最深的好像也是和大奶奶一起烤馒头:大奶奶90多岁寿终正寝,这之前身体一直硬朗,从没打针吃药过,而且90岁牙齿还都坚固,小时候一到秋天,大奶奶就把木棍削尖,我们俩一人一个拿着去地里插杨叶,回来后在她小屋里用烧着杨叶烤馒头吃,烤的金黄色的馒头外面焦脆里面松软,这可能是我至今爱吃烤馒头的原因吧。所以对于大奶奶自然的老去我没有太多的不舍,长大后也很少记起。而对于奶奶的记忆却是沉在心底的痛,依然无法忘记那个惊慌失措的周末上午,一转身就成了永别:去城里上小学过周末,妈妈带着我和堂姐回老家,下车后我就兴高采烈的跑去找奶奶,奶奶坐在她屋门前的小板凳上,大爷家的老黄牛就拴在门前的树桩上,离奶奶很近,我看到时有点担心,好在老黄牛卧在地上的,我喊声奶奶,奶奶就伸过手来抓住我说:俺小九回来了,扶我进屋吧,我和堂姐就左右搀扶着奶奶进屋,而这也是我与奶奶最后的近距离接触,进屋后的奶奶躺在床上后就再也没有起来,而我们哭喊着大人进来后,奶奶就与世长辞了!而我因为是女孩也是最小的被送回城里继续上学,记得哥哥因周末没回老家听说了奶奶去世的消息,爬在床上哭得很伤心,谁也拉不动他劝不了他,我在一旁也不停的流泪,大院里的左右邻居也被感动的潸然泪下!我对奶奶的记忆也就定格在了八岁那年的春天!从此仿佛尘封了记忆不愿再去想起不愿再去触碰,直到这两年却时时忆起幼年的点点滴滴,而每次都是泪流满面!原来疼爱自己呵护自己的奶奶当自己满怀思念奔向她时,她却骤然离世,在自己当时幼小的心里是不能承受的痛,我仿佛记得所有的大人们都在忙碌而我却是无人注意在噪杂的人群中像隐形人一样默默地注视这发生的一切,没有人问我的感受也没有人问我难不难过,我想哭却不敢哭,躲在角落里默默的跪下磕头过!这也许是多年来一直压抑自我情感,每当我面临困境时我总觉的自己孤独无助的原因吧,现在我懂得了我内在小孩的痛与爱,呼唤与期待,而我就是内在小孩觉醒的母亲给予她无限的爱与理解,拥抱她孤独而又敏感的心,于是当我今天边哭边写下这些文字时,对奶奶的留恋不舍才觉得渐渐成了温暖的回忆,而不是一触就痛的心结。
而对于姥姥的离世我是有感应的,在外读大一那年的元旦前夕,某个夜晚我做噩梦背着姥姥去看病却摔倒了,我哭着喊着就是爬不起来,当时宿舍的姐妹把我喊醒,我发现自己惊了一身汗,于是第二天早上我给家打电话就请假回家里了,而到家下午就去看望病危的姥姥,当我到姥姥家后妈妈对于我的到来很惊讶,因为我并没有得到她们的通知,妈妈掀开蒙在姥姥脸上的手帕,姥姥弥留之际竟认得我,也说了句小九回来了”,而这句话是我听到的姥姥最后一句话,对于姥姥的去世我没有特别的难过,当所有人都在哭时,我对着姥姥的遗像内心里说着姥姥你解脱了,病痛的折磨加上褥疮对于喜欢干净的姥姥简直是人间炼狱般的折磨,祝福天堂里的姥姥没有病痛的折磨。爱干净的姥姥,我记事起就满头银发,半身不遂的她20年的病痛折磨并没有让她怨天尤人,而是让人愿意接近慈祥和蔼,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姥姥住我家和我一屋,只要陪伴姥姥玩骨牌或学她讲话,她都哈哈大笑的样子,还有就是不知多少个夜晚因大小便都在床上而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我啥法子哎?”,仿佛刺破苍问询苍天为何给她这样的磨难!也总会惊醒睡梦中的我,姥姥因为大小便在屋里有味道,高中时的我常常喷空心清新剂,其实我并不喜欢那种刺鼻的香气,但现在想想我喷这个时姥姥是不是认为我嫌弃她而难过啊!这也成为我每每想起心中的痛,唯一能让我不自责的是,姥姥在我家住的几年里无论是给她端水洗脸还是倒大小便,周末下午用三轮车带姥姥去街上转转买个烧饼我们两个吃,或者夏天给姥姥洗澡,我记忆中即使姥姥年龄大了皮肤依然很好,我姥姥在我眼里很漂亮,姥姥十分爱干净,也十分的心灵手巧,即使老天给了她这样的磨难,我依然见到的是她每天哈哈的笑声,和好的心态,没有见他天天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过。所以我现在记起的画面都是姥姥满头银发慈祥的笑容。而姥爷给我的印象永远只有一个无声的画面就是姥爷从东北回家后到我们家探望,到家后没有停留就扛起锄头去我家南地干活去了,姥爷大步流星的往前走的背影我偶尔会想起,也会想好像姥爷来我家后话也没说水也没喝,那天早上好像我妈妈在南地干活,姥爷就直接扛起锄头去南地了,记得那时我5岁从家里追出来喊姥爷站在坑边看着姥爷的背影渐行渐远,姥爷是在睡梦中去世的,关于他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就只有那一个画面,再无其他,我甚至对姥爷的声音没有任何记忆,好像姥爷从来没有和我说过话一样。而我至今遗憾的是为什么当时的我没有接着追过去牵着姥爷的手去找妈妈呢?或许路途中我可以听听姥爷会给我讲什么?会讲他东北的生活吗?我现在生活在东北,而我最早关于东北的了解只是妈妈说的“东北很冷,姥姥给姥爷做厚厚的棉裤”爱有时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温暖我们的内心就如姥爷二话不说就扛起锄头去帮自己女儿干活的背影……
我们没有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弥补心里痛和遗憾,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内在小孩永远在心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年历经社会的磨炼,在家里依然会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当某个相似情景出现时,我们会爆发会崩溃会歇斯底里,也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多种情绪困扰着我们焦虑恐惧,压力,抑郁让我们幸福感大大的降低,当我们懂得了所有的情绪都是内在小孩的外化,我们就可以让情绪流动起来,积极的引导到可以带给我们力量的情景,这样我们才会逐渐的掌控自己的情绪。
愿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段时光,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并终身学习,修己育人,我们在长辈们质朴的爱里无拘无束,我们也要用爱与理解呵护我们的下一代,正如孩子写给我的诗:“母亲啊!哪一个根白发没有我们的成长?哪一顿佳肴没有母亲的味道?那一次我的思念里––没有你忙碌的身影?”。孩子们的成长渴望什么?我们的白发和忙碌又有多少是因孩子而起呢?我们内心明白,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才会让他拥有“永不漫灭的回忆”,才会因童年的爱与理解呵护在成年奋斗的道路上充满力量和希望?内心觉醒的我们不要再去催促,不要再去拔苗助长,我们不能再因错过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