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有时候,想要做到相互理解,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不能完全的做到感同身受的话,就只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摩。而旁观者的角度是最骗人的,没有谁会真的从旁观者的角度而完全的理解某一件事情。当理念不同的时候,自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误会和不理解。典型的不理解就是隔代差异,父与子,老与少之间因为身处的年代不同,对于一件事情自然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而两种人都觉得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都在极力为自己的看法辩护,那么最终会产生一种难以消除的误会。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当然,这种误会当其中的某一方真正的了解到另一方所说的观点的时候,误会自然会消除,但是曾经造成的伤害就不容易祛除了,伤害已经形成,即使是最后达成和解,过去的依旧是不能过去。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如果说不同年纪的人之间形成的那种代沟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的话,那么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可能更甚。举个例子来说,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历史问题,身处不同的地域,可能对于双方所不能完全认同的事情都会有普遍的看法。东方人重情,西方人偏理。在这样的传统理念之下,对于某些问题双方一定会执完全不同的结论。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比如说教育问题,西方人对于父子的观念以及家庭的观念的认识,是完全建立在一种社会逻辑上,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是东方人则不同,他们既承认这种社会关系,但同时对于家庭以及亲情的关系又会普遍的凌驾于别的社会关系之上。因此,东方人注重父子情深,西方人则更加注重父子各自的属性。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同样的一件事情,比如说教育孩子,东方人认为偶尔打骂孩子属于正常的教育范围,而西方人则是会将此事上升到虐待中去。这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一种偏差,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偏差而引发的故事,这种故事,看似最后能和解,但是造成的伤害已经弥补不回来了,这最为遗憾。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刮痧》就是如同片名一样的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旅美华人一家身上,儿子是一个游戏公司的工程师,他研发的一款游戏获奖了,因此,他决定带着独居的父亲来美国生活。到了美国之后,父亲为小孙儿用中国的传统中医——刮痧来治病,但没想到,因为他的这一次无心之举,却引发了一场家庭动荡。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美国的儿童机构认为这不是治病,而是虐童,因此,儿子一家被迫家庭破裂。夫妻二人分居,小孙儿被送往福利机构代为教育,伤心之余的父亲也独自回国了。后来,儿子的同事亲身实践后,他了解到刮痧确实是一个典型的且传统的中医疗法,他带着证据找到法官,最终虐童的指控被撤销,儿子一家还是走在了一起,故事看似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那些被伤害的人,被影响的家庭原本的氛围却再也回不去了。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本片算是有特色的,也算是没有特色的。这个电影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无外乎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了碰撞,但最终的结果看上去令人欢喜,其实很无奈。而选取的这个故事却很有中国特色,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大都来源于相互不了解,其中美方对于中方的不了解往往会令问题的解决陷入到僵局。这也是影片着重要表现的。再有就是演员了,除去梁家辉和蒋雯丽两人的正常发挥,每每到了朱旭登场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就会感觉很舒服,不知道这是不是朱旭特有的个人魅力缘故。或许这就是一位老演员,老艺术家的独特造诣吧。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为体现文化碰撞,影片一开始就为大家营造出来了一种氛围。比如说两个孩子之间的玩闹,美国家长认为犯错认错就可以,而中方家长则遵循传统的中国式礼仪,一定要当着美方家长的面教训自己的孩子。爷爷来到儿子家生活后,一些中国特有的习惯,开始的时候也不被自己的儿媳妇接受。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家庭伦理。孙子受伤,儿子和儿媳妇很焦急,他们一直以来培养孩子的逻辑就是努力的让其融入到西方社会,但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暴露出来的依旧是东方社会的逻辑,例如找律师不分种类,只喜欢找熟人等。

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不是不理解你,而是不想理解你

文化碰撞的结果是需要相互理解,而仅仅是单方面的理解并不能促成大家消除隔阂。任何时候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件事实的话,那么问题并不会得到真正的处理。即使最后成功处理,之前造成的伤害却已经抹不去了,儿子和儿媳双双辞职,父亲回到老家,看似一切和解了,但是这种对家庭的伤害却已经发生,这才是最可惜的。

……

你好,再见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