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或许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户口不在西镇却生于斯,长于斯,整个童年及少年时期都混迹于斯的孩子。我的小学在嘉祥路,中学在24中。
屈指算来离开西镇已经十多年了,其间偶尔回去也是匆匆忙忙,行车经过时也没有停下来认认真真看看那些熟悉的街道与院落。久远的记忆开始还是流露着泛黄的痕迹,慢慢的感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回忆渐渐被渲染上了当年的色彩,一张张久远的脸鲜活生动起来。尽管经历过的每天都是完整不缺的,可能够记住的却只是些点点滴滴。一首歌、一句诗、一棵树、一只鸟,甚至一张小卡片、一小块麦芽糖……
西镇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改造,有些东西改掉了就永远不会恢复原状,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我们的童年的回忆也会随着新的建筑材料砌进别样的高墙。。。。。。
天气不错,特意到母校的旧址看了看,发现正在搞基建。问了一下对面站着聊天的老大爷,他说这学校几年前就没了,现在好像要被24中借用,呵,原来我曾经的小学正在变成曾经的中学。
青岛嘉祥路小学,这几个字仍依稀可见,是啊,与城武路小学与濮县路小学相比,在这个学校完成历史史命为止,没有被改掉原来的名字,使得我还能够真实的看到她原来大概的样子。
这是嘉祥路小学对面的一个小巷子,巷子里住着我许多同学,有同班的,同级的,也有既不同班也不同级的,我们都是在西镇玩大的孩子。
像这样的门楼,现在已经不太多了,记得当时门楼边墙根下,到上学放学的时候,总会有人蹲在那里买些孩子们喜欢的小玩艺。吃的有:糖瓜、糖稀、软枣、杏干......好玩的有:沙布袋、毯子、弹弓......还有五分钱转一转的东西。
呵,想起来就好笑,大人真会骗小孩呀。
一个人走在老城区的石阶路上,许久没有的百感交集油然而升。当用语言无法述说情绪、用文字无力描绘感怀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用相机拍下这古旧的画面。
配上点音乐?或许能把旧城市景致中深蕴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又或者仅用凝重的油画来静静表现一下这种残垣断壁的凄凉美丽,许是能更好的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刻划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也不是摄影师,即使偶尔喜欢写写字,也实在连半个文人也算不上。可我喜欢用脚步去丈量这些老路,用眼睛观察老建筑今天的晚景并想像着这些旧景致几十年乃至百余年前那曾经的辉煌。
这些旧居与老石阶路,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他的脸上,你能阅读到故事,能考究到历史,也能找寻到人情味。
那些旧居与老路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消失在新城市改造的洪流中。每天经过时我也都会贪婪的注视它们。
我妄想着将老路与旧城景致尽收眼底、记在心里并且不忘记。就算是残旧的样子,对我而言也是种珍贵的记忆。
再好好看看这条即将消失的街道,小时候我无数次从这里走过。
念旧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念旧的人注定要伤心哭泣,有时或许会有几分难以自拨的痛苦。可失去的依旧不能再来,生活又总是在继续往前走着。
人生里有些遗憾必须要有,轻松对待也好,沉重背负也罢,该来的早晚会来,该去的终究拦不住。如同我们喜忧参半的童年。
我爱我家,我爱西镇。
【编者按】本文由网友“隐逸桃源”2007年3月21日发表于青岛论坛,现重新编辑整理,记录下了西镇改造前的珍贵影像资料,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及童年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