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伴江山几多明


月伴江山几多明


有句诗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还有句诗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伴着江山,正如诗与酒一样,总是形影相随。它们共同走过历史,冷眼旁观人间的悲欢离合,人事变迁。无疑,它们是沉重的,无疑,它们是通透的。


上上个月,也就是国庆过后的第六天,我闲的慌,就到三坊七巷走走看看,却不料偶遇林觉民故居,这真是映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房子应该是修缮过的,长得同电视剧里头达官贵人的府邸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门可罗雀的冷清与古朴,而这恰恰为我所喜爱。我认识林觉民,完全是由于初中课本上的《与妻书》与黄花岗起义。正如林觉民所忆的“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就是夫妻二人的卧室,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床边是小小的梳妆台,临窗下是一张书桌,仅此而已。厅外有后人制作的雕像,那是二人初婚三四个月时,望日之前夕,于疏梅筛月影下并肩携手,低低切切。过往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在日后看来,却倍感心酸。


中学时候,每念及此处,我避不了要为陈意映感到难受,哽咽不止。我很困惑林觉民如何能够抛家弃子,选择慷慨就义。


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理解了林觉民所谓的“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逢抗战七十周年之际,这理解就更加深刻。看着耄耋的老兵,他们也是千千万万个林觉民的缩影,他们选择保家卫国之时,也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之时,背后也有温情脉脉,关怀备至的家庭,只是不忍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如此蹂躏,不忍设想某一天皎洁的明月漂泊异乡,他们是对明月江山爱的深沉啊。故此才会有,国家岌岌可危时,飘洋在外的游子奔走呼号,为国家献上自己的力量,志士青年亦背井离乡去找寻治国良策,拯救这片秀丽山河。


弯弯月儿,多少次照亮回家的坎坷的路,绵绵山峰,多少次以其宽广深厚提供嬉戏的摇篮。月伴江山,伴着我们出生,伴着我们成长,甚至见证我们祖辈那遥远的过去。它们先于我们存在,它们是长在我们心头的朱砂痣,不论游子走多远,最终会选择归来,因为有月亮伴着江山,因为这是温暖的祖国,是停泊的港湾。


月色笼罩着江山,江山静静陪伴着月亮,这是故乡,这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归属。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