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故乡生活已近二十年了,但每每想起故乡便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纯美,引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万般思绪。忆起故乡,词中的画面便浮在眼前,而那思乡之情更是随着记忆的长河慢慢流淌,流向那日思夜盼的故乡……
故乡的小村庄坐落在肥东的最北边,虽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但整个小村被绿树与小溪环绕,如世外桃源般清静幽美。村西头的一座木板桥架在涓涓细流上,那桥,那河,那些人家,带给我的的是童年记忆中难以抹去也不愿抹去的斑斓的色彩。
清晨,第一声鸡鸣之后,便会有炊烟升起。睡在床上,能从门口路过的咳嗽声中听出谁又勤快的下地了。于是披着外套透过层层树木,看到了扛着锄头拎着水壶向桥头走去的,牵着牛吹着悠哉的口哨往桥头赶的,那座木桥成了人们通向外面,通向希望的田野的唯一途径。晌午时分,声音会嘈杂起来。吆喝牛的,喊大人回来吃饭的小孩,边往家走边互递烟聊天的,向木桥涌去。后来,小木桥变成了四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砌成的单拱桥。
于是,不仅人们骑牛的时候不用小心翼翼,就连手扶拖拉机也敢突突突的过去了。特别是逢集的时候,村里的人如过节般兴奋,穿着打扮到硚头等拖拉机,跟一把顺风车。有时站在村口的我,都担心满车坐着的站着的人,会把我们可爱的石拱桥压倒。偶尔,也会看见勤劳朴实的妈妈匆忙的往头上抹几滴头油,换一身干净的的确良,再脚步匆忙的去搭车,看她那时的心情比回娘家还高兴。因为那辆敞篷车上的小妇人们又会一路欢笑一路歌的同去同回,利用难得的空闲拉着张家长李家短。而我们这帮调皮的孩子大多数会在村口目送着敞篷车及车上满满的装载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中,玩耍时也会不停的朝村头张望,倘若谁的父母回来带好吃的油饼,定会吃的满嘴油腻跑到伙伴家炫耀,偶或与要好的伙伴分享一些。也有一些离开父母就乐上了天的孩子,这时正是寻找自己乐趣的好时机。
对于孩子们而言,村庄虽小虽偏,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寻找乐趣。
春天,在百花丛中寻找芬芳,谁家的什么花开了我们都能耳熟能详。东家的月季,西家的蝴蝶兰,我们都会拿来分享。秋天,李家的柿子,张家的石榴我们也能尝个遍。冬天,村庄在银装素裹中展现的生机,是袅袅炊烟和冰面上玩耍的儿童。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你推我,我推你,甚至还有架着小伙伴在冰面上奔跑,那笑声直冲向村庄的上空,慢慢散开,化成阵阵暖意。最爱的要数夏天了,因为天性爱水的孩子们可以大玩特玩一把。
安全点的玩法是把午餐吃得肉留一点,系在妈妈纳鞋底用的绳子上。几个小伙伴相约到河边的阴凉处。坐下,把栓肉的绳子往河里一甩,静静地等。当绳子一动被拉直时,便快速的用力往岸上一提,就会钓到一只大龙虾。这样几次三番,经常能收获一大盆龙虾。然而钓虾之乐不在吃,全在钓虾时聚精会神的宁静和得虾后的喜悦。
更有趣的是在村子几百米远的河里戏水。据村子里的老人说,从河挖成后淹死的人可多呢。河底深深浅浅的坑特别多,深的十几米滑下去是怎么也爬不上来的。所以大人都像防贼般防着我们去玩,偷玩被发现屁股会受苦的。但每到夏日的傍晚,爸爸和村里的伯伯们依然会打着赤膊,搭着毛巾浩浩荡荡的往河边去,后面还跟着一群光屁股的小屁孩。我弟弟也在其中。所以那时我做男孩渴望非常强烈。不一会儿,总能听到拍水声,戏水声和孩子吓哭的叫嚷声奏成夏夜最美的乐章。沉醉于其中的我心底暗想,有一天,我也要到河里游泳。
终于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大人把凉床担在门口拦着,逼我们睡午觉。等他们自顾睡着之时,假寐的我便轻轻的爬到凉床底部,从两条板凳之间轻轻地钻到门口。然后一个转身留到九霄云外。欢呼雀跃的去找小姐妹,志同道合的朝河边奔去。我们穿着花裙子在奔跑中仿佛是一朵朵云彩在飘荡。站到河边,看微风下的层层波浪,心早被融化其中。我们赶紧行动,找一处水浅的地方穿着裙子就直扑下去。旱鸭子的我们只能趴在浅水的泥里用脚拍打出水花。那水花在骄阳中荡漾开来,向远处泛出层层涟漪。一群小仙女般的我们在闹够了之后就会洗尽身上的泥水,走上河梗,散开头发,牵着裙子,在几百米的梗上来回奔跑,等夏日的微风和骄阳把我们的裙子和头发蒸干,玩耍的心才稍微收敛。一个个淑女般的走回村庄,至于回家之后有没有被发现和呵斥已经不记得了,但那碧波荡漾的河水和层层叠叠的浪花已构成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庄户上的人特别的淳朴,记得那时我年轻的爸妈干农活非常带劲,经常天黑的看不见人影,也不见他们的身影。于是我领着小几岁的弟弟今晚在这家吃,明晚再到那家吃过就睡的情形时有发生。总是在迷迷糊糊中听到爸妈叫我们的声音,他们也能准确的在人家找到我们,把睡梦中的我和弟弟抱回家。那时隔壁春梅姑姑家的蚕豆,家弘伯伯家的花生饼是我童年最爱的美味。
淳朴的村庄养育了我,让我在这无拘无束的空气中长大。吃过多少家饭,捡过多少家孩子的衣服穿,真的已经记不清了,但那张张淳朴的面庞即使相隔二十年也依然清晰。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将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渊源流淌。
我爱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