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奴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据《纲目》记载,《本草拾遗》尚载有大麦奴,功能解热疾,消药毒,与本品相同。按:大麦奴为大麦果穗感染麦坚黑粉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所产生的菌瘿。
英文名:smut fungi of wheat
别名:小麦黑勃、小麦奴、黑疸、鬼麦、霉麦
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麦散黑粉菌寄生于麦穗上所产生的菌瘿及孢子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nuda(Jens.)Rostr.[U.segetum var.nuda Jens.]
原形态:寄主的整个花序被侵染后,每个籽粒变成了一个孢子堆,内含的黑色粉末即黑粉孢子,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粉孢子呈球形、近球形或卵形,有小刺,暗黄绿色,一端色稍淡,(6-8)μm×(4-7)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生于大麦和小麦等果穗上,也生于裸麦、黑麦和燕麦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产小麦和大麦的各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本品为麦散黑粉菌寄生在麦穗各籽粒上形成的孢子堆。每个孢子堆长7-12mm,直径3.5-6mm,黑色或黑褐色,外被薄膜,质疏松散。膜破裂后,可见黑色粉末(孢子)。气微,味淡。2.显微鉴别 孢子球形至类球形,具细刺,直径5-8μm,淡黄褐色,有的一端色稍淡。
化学成份:含赤藓醇(erythritol),甘露醇(mannitol)等。
性味:辛;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发热;心烦口渴;温疟;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6~0.15g。外用:适量,麻油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2.《本草纲目》: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