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

清明,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时节

天清地明

天气渐暖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养生攻略

唐山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于文亚介绍:清明起初只是节气名称,后逐渐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上巳节交汇融合,成为“时年八节”中的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仅仅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感伤之日,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春夏养阳,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宜顺时而养,重在养阳。清明养生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衣,宜宽袍大袖。《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讲,“春三月,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养生之道也。”“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放松腰带,穿着宽松的衣服。只有这样形体才能得以舒缓,阳气才不致遏郁,内部脏器各种机能才能运转正常。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颜色为青绿,春天衣着也应该向浅蓝和绿这些有生机的颜色靠拢。

食,宜食柔肝祛湿食物,省酸增甘。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鸡、海鲜,羊肉等“发物”。饮食还应“省酸增甘”,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住,宜夜卧早起。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尽量做到晚睡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七至九点为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以养脾胃。

行,宜多动少静。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重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久坐久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勿要身体透支。

于文亚主任提醒:俗话说“四月春风一把刀”。一不小心,容易伤人。中医讲“风者,万病之始也”,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加之清明多雨,湿气较重。在“风”和“湿”共同作用下,易引发肺系病(如感冒,肺炎),中风(如脑梗塞,脑出血),痹症(如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所以清明时节要避风邪,防寒湿。应对风邪,只有一个字“捂”。当然春捂也非穿的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捂好几个关键部位:第一要捂的是头颈。“头部为诸阳之会”,头颈受风寒易至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症;第二要捂的是腰腹。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肾中阳气被困,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此外,女性还要注意捂好脚踝,“寒多脚下生”,女性更易受寒邪侵袭,不要过早换上单薄的裙装,否则容易导致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即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此意为如果人自身抵抗力强就感受外邪,不容易生病,即使得病症状较轻也容易康复。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更是体现了自身抵抗力才是对抗疾病的关键。清明养生重在养阳即扶持自身正气和抵抗力。所以,清明养好生,一年不生病。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逝的亲人。

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春天。(史爱华 于文亚)

来源:唐山市中医医院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