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当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为2 型糖尿病。
随着经济发展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
2007至 2008 年的调查显示,我国20 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十分之一。其中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约为五分之一。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控制的理想标准是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以下;老年患者为保证安全,避免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一般放宽到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以下。对年纪更大的患者,甚至可放宽到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以下。
协助患者在规定的时间(餐前、餐后2小时或睡前等时间)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当患者出现饥饿感、疲劳感加重、心慌、易怒等任何不适时,也要及时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结果。
【用药指导及记录】
协助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制剂。
格列喹酮等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应在每餐前30分钟服用,诺和龙应在每餐前15分钟服用,切记不进餐不用服药,避免漏餐和进食延误引起的低血糖。
长效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瑞易宁等,一般每天早餐时服用一次即可。
二甲双胍服用后可引起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在餐中或餐后服可减轻副作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需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协助患者按照正确的时间注射各种胰岛素制剂。常规胰岛素在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在注射后就可以立即吃饭;中效胰岛素如优泌林N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如优泌林70/30,在餐前30分钟注射。超长效胰岛素制剂如甘精胰岛素,一般在睡前注射。
未启封的胰岛素应在2~8℃冰箱冷藏保存,不可将胰岛素冷冻,已冷冻过的胰岛素不能再用。启封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或室内阴凉干燥的地方,在25℃以下,可保存1个月。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注射前,应待胰岛素温度升至室温再使用。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随身携带胰岛素,按时注射。外出旅游携带胰岛素应避免冷、热及反复震荡。乘飞机不可将胰岛素托运,应随身携带。
协助患者记录血糖监测日记,记录内容包括:血糖测定时间,血糖值,进餐时间及进餐量,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用药时间及药量,其他特殊事件。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为医生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遵照医嘱提醒患者按时去医院复诊。
【日常健康指导】
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 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
(一)戒烟限酒
吸烟会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应戒烟。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酒精可诱发低血糖,应避免空腹饮酒。
(二)减轻体重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体型较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因此,降低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
超重或肥胖患者可通过合理饮食、配合体育锻炼来减重。老年人减肥速度不宜过快,以每月减1~2公斤为宜;减肥标准也要放宽,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5~28即可。如果老年人体重比较稳定,血糖控制较好,也没有不适症状,即使超重也可不需要减肥。
(三)合理饮食
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根据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的饮食方案安排进食,每餐定时定量。食物选择方面,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利于控制血糖,如豆类和粗谷物混合的主食或全麦主食富含膳食纤维,能稳定血糖,降低血糖的峰值。甜食如:蔗糖、蜂蜜、葡萄干、甜点心、冰淇淋、糖果、甜饼干等,属于高血糖指数食物,会引起血糖过高,尽量不要吃。水果应选择含糖量少,果胶纤维素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苹果、柚子等。可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还应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猪、牛、羊油。
(四)生活规律,充足睡眠,适当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将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
由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如有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合并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禁忌运动,病情稳定后再逐步恢复运动。
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150分钟(如每周运动 5 天,每次 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等。运动时感觉有点累,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说明强度适宜。
运动项目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时应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
在外出运动或加大运动量时,注意随身带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或甜饼干,以便在低血糖时及时食用。
(五)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应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一)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过量时,可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mmol/L 就属于低血糖。低血糖典型的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感及神志改变、抽搐和昏迷等。老年患者还可表现为行为异常。低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危害巨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包括: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运动量增加前应额外进食碳水化合物。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携带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如糖果、饼干等,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患者每次单独出门时,还应在外衣口袋里放上健康信息卡,卡片上写上个人信息、家人联系方式、诊断、使用的降糖药等信息,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得到及时救助。如患者神志不清,立即向120呼救。切勿给患者喂食,以免引起呼吸道窒息。
(二)预防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多尿、烦渴多饮和疲乏加重,食欲减退,常伴头痛,呼吸深大,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严重时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则表现为:皮肤、粘膜干燥等脱水症状和意识障碍。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大多有服用双胍类药物史,表现和酮症酸中毒类似,如:疲乏无力,不明原因的厌食、恶心、呕吐,呼吸深大,且有嗜睡症状。如出现急性并发症,往往病情发展凶猛,所以一旦发生上述症状,要迅速送到医院实施抢救。
这三种急性并发症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包括:控制好血糖,防止急性感染,饮水足量,避免呕吐、腹泻等引起的脱水,避免外伤和精神刺激,使用胰岛素时不能随意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
【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一)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病可以预防。患者应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检查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患者还应做到: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每天洗脚,洗脚时的水温要低于37℃,用干软的毛巾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水平地修剪趾甲;如有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由专业人员修除,避免自行修剪;如足部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类护肤品;袜子选择松口、透气良好的全棉袜,每天换洗;鞋要宽松,鞋底不宜太薄,鞋内较柔软,每次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宜用热水袋直接保暖足部。足部一旦有问题,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常见感染类型有:泌尿系感染、肺炎、结核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耳炎和口腔感染等。糖尿病患者感染常会诱发急性并发症,要注意预防感染,除了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外,还要加强个人卫生,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如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糖尿病##糖尿病饮食#
来源:达医晓护 张丽华 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