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饮食营养要注意

饮食营养是保障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有重要保障作用,在当前疫情时期尤其要特别注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日前指出,疫情期间,很多家庭大量储存食物,随之而来的营养不均衡现象凸显。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面对还未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疾病,想要提高免疫力,我们该怎么吃?

饮食结构要重视

疫情期间,丁钢强在武汉一线从事营养健康调查工作。在日前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一场食品科学网络圆桌会议上,丁钢强分享了他的调查发现:社区封闭管理后,很多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大米、面粉、食用油和鸡蛋等食品由于方便长期储存,受疫情影响较小,购买较多;而由于不易存储、运输、分配和加工,水产品、蔬菜、水果、大豆及其产品,人们的摄入量减少;猪肉、牛肉和羊肉等红肉的消费量也减少。

“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的结果是,居民可维持原有的能量摄入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但对维生素、矿物质、优质植物蛋白、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摄入量不足。”丁钢强指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多次呼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饮食结构要合理,保持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状况是维持人体功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中国营养学会曾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疫情防控提出营养膳食指导。对于一般人群防疫的营养膳食,他们建议: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三是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确保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四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减少炎症发生,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此外,吃动平衡,在家也要天天运动;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

当然,营养健康的前提是食品安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砧板、刀,非一次性碗、盘、筷子等)一定要分开;加工禽、肉、蛋、奶等食物时,要充分烧熟煮透,尽量少制作凉拌菜;在家做饭之前、期间和之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净双手。

营养补充有讲究

一般人群要注意营养均衡,新冠肺炎患者也是如此,而且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营养。对于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营养支持是治疗措施之一。目前,重症患者转向轻症的越来越多,治愈出院的康复者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膳食营养需要注意什么?

能量充足、蛋白质充足是提高免疫能力的基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等提出的营养膳食指导意见,轻症和康复期患者要确保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如瘦肉、蛋、大豆、奶、鱼、虾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果。适当增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茶油、橄榄油、菜籽油的摄入,对炎症康复有好处。水是营养素运输的载体,对呼吸器官也有润滑作用,要保证充足饮水量,多饮白开水或淡茶水,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有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选用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

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提醒,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肺功能下降、运动减少、室外阳光不足、维生素矿物质过度消耗等,或多或少会引起骨钙、骨蛋白流失,骨强度减弱。建议患者在恢复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以补充疾病期间的消耗,多吃蛋类、牛奶、禽畜肉类、鱼虾贝类、豆制品、干果类及新鲜蔬果等,必要时可口服含锌、铁、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的膳食补充剂,还要增加维生素K2的摄入量。此外,由于隔离及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日照时间明显减少,维生素D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并进行相关检测指导维生素D的用量及种类。

对于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等提出的营养膳食指导意见,要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