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缅怀逝者,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向牺牲者致敬致哀,为逝去者深切缅怀,既洗涤灵魂、抚慰人心,也发人深省、勉励后人。
缅怀,对逝者的无尽哀悼,对心灵的默然抚慰
亲人逝去的悲伤,痛彻肺腑。这悲伤之情,能冲刷所有理性的思虑,让清醒矜持的自我意识模糊,让人只能整个陷入失控的哀哭。“节哀”的劝慰,其实很无力。对于痛彻肺腑的人来说,只能让这一阵阵悲伤自己过去。
经历过悲伤,才懂得什么是悲伤。体会过痛苦,才知道什么是痛苦。这些悲伤和痛苦,就像在一栋房子上打开了一扇窗户,打开心窍,也看到自己的残缺和无助。
伤口会结痂,留下伤疤;痛苦会凝固,成为纪念。伤疤是身体的记忆,正如节日是心灵的记忆。在节日里,我们在心底长歌当哭,或者携众人哀悼缅怀,都是在进行超越时空的连接。那些逝去的亲人,从未走远。在这心底的连接里,我们还可以相拥摩挲,还可以怀抱痛哭。
逝者往生,生者同在。向牺牲者致敬致哀,也是所有生者心灵凝聚,同此感慨。一体者同悲,同悲者也为一体。全家哀悼,全家人的心就在一起;全族哀悼,全族人的心就在一起;全国哀悼,全国人的心就在一起。
古往今来,一个个群体,就是如此在哀悼中通晓死生,护佑生灵。
信念,驱散阴霾的光芒,克服困难的力量
死生之间,唯有信念。什么能跨越生死两界?广厦千顷带不动,黄金万两送不走,只有信念可沟通。
信念是超出功利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没有了信念,就像车子挂不上挡。在俗世里随波逐流,一味趋利避害,何异于土里刨食的鸡狗、林间饥餐饱歇的走兽。
信念是精神上的钙。人活着,要有点精神,但精神也有千差万别。是萎靡纵欲、放浪形骸,还是勇往超前、步伐坚定,取决于内心保持着的是什么样的信念。
有昂扬向上的信念,困难就压不倒。犹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随风倒。犹如浮萍随浪走,落花逐水流。要学习青松的品格,不惧风雪,有所坚持。
做人要有硬骨头。在岁月的洗礼中,有人硬了心肠,有人硬了骨头。硬了心肠的人,能够忍心为一丝利益而作恶,不惜荼毒残害生命,不惜给别人带来灾祸。硬了骨头的人,却能够坚持真理真相,不畏强势所迫,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哪怕付出前程代价,也光明磊落、慷慨洒脱。
奋斗,踏平坎坷苦难,迎来蓬勃辉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支撑人挺立的是信念,推动人前行的是斗志。
一个人若是无所挂碍,自可以逍遥度日。但那些疼爱我们却过世的人,那些牵挂我们却逝去的人,那些为了保护我们而牺牲的人,是我们不能虚度人生的原因,是我们不能浪费生命的理由。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生命诚可贵,然而让生命有意义的,却是生命之上的价值。如果每个人心中有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让生命焕发光彩的乐章。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个人之生也有涯,但若能投身到无限的有意义的事业中去,就也是“无涯之生”了。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人类万年自古从苦难穿行。放下小我执念,才不负逝去者,顺境谦守,逆势昂扬,为心中信念向前,才算得上慎终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