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同事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在加拿大毕业后,我在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日子过的还算比较安逸,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起大落,周末全家人开车出去踏踏青是我最期待最喜爱的事情。

这几年经历了不少困惑,惊喜,烦恼,压力。慢慢的变得对待事情,对于每一天的生活更加顺其自然的心态。

刚来的前两年,非常不适应,融入不进去这个异国他乡的圈子。没有朋友,没有什么生活圈子,更别提娱乐了。周末想唱唱歌,和朋友聊聊天,都变得不切实际。英文不好的缘故,从来也不会主动认识新的朋友,总觉得很怯场。也许是自己年龄尴尬的缘故,遇见比自己小很多的同学,也玩不到一块,聊的话题都不在一个世界里。所以就只能认识年龄稍微年长我的同学,然后好不容易认识几个中国朋友,她们也有各自的家庭,周末还得陪孩子。就这样在孤独中,日子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起床,上学,放学,回家吃饭,睡觉。直到遇见我的另一半结婚后,家才有了家的样子。

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在银行前台帮助顾客做简单的业务办理。我们银行有一个比我早来几年的白人姑娘,我刚来的第一天就对她印象非常深刻。她对每个人说话永远都是很温柔很有耐心的样子,慢慢接触下来,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朋友,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周末我们两家人会经常一起出来烧烤,或者去彼此家做客。相处的时间久了,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让我们对彼此有了隔阂。她每次来我们家,都会带上礼物,不论是瓶香槟还是一套茶具,她包装的都非常的仔细精致。刚开始我不太习惯,我还告诉她,下次来家里不用带礼物了。她的表情告诉我,她不理解我说这话的原因,也许她觉得我是不喜欢她送的礼物。我跟她解释说,我不希望她每次来家里做客都要破费,还得花精力去包装,让我觉得不好意思。她却觉得我有点大惊小怪了,她说这是她的习惯。就这样气氛尴尬的不欢而散了。其实我只是想表达感谢与不好意思之情。慢慢的,我发现其实老外特别容易开心,也特别容易有小情绪。


加拿大的同事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有一次我们在聊天。她说她最近压力很大。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她的父亲,有阿尔茨海默病。在家经常给她惹麻烦。她想把她的父亲送去养老院。其实当她说“惹麻烦”的时候,我心里已经开始有了不喜欢的感觉。我跟她说让她再考虑考虑,我总觉得很不能理解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这一做法。虽然老外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这一现象非常的普遍。但我一直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们的教育过程是怎样的?才能形成这种普遍的现象。况且在她3岁时,她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她一直跟她的父亲相依为命。她父亲这辈子都没有再娶妻。她曾经告诉我说,她就是她父亲的一切,是一种寄托。

我知道这是她的生活,我不该劝别人听从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跟她讲了我的心里话,我希望她从新考虑一下。结果又是不欢而散。她生气的说她觉得我是一个无知的人。不懂别人却大言不惭的在这里指手画脚。她说她不需要我去教她如何做事做人。我感觉她都要哭出来了,我感觉我也快哭了。。。

以前不明白那句‘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你说她是坏人吗?她也不是,只是从小的教育方式不同,对待事情的处理办法也就有所不同罢了。

加拿大的同事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我的人生体验,告诉我的答案是,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给予我们关爱与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当父母老了,我们便成为他们的依靠。难道不是吗?父母老了,连路都走不了,自己不能吃饭喝水,需要尿不湿的帮衬,动不动就会哭。这跟当年孩童时期的我们是不是一样需要爱需要照顾呢?但是很多人却在父母需要自己照顾的时候,把他们抛到了养老院里。口口声声说,这是对彼此好,实际呢?重复着自己父母过的一生。。。最终的结果也如同父母一样。孤独的呆在养老院里直到结束。。。

加拿大的同事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的子女。每个国家也有很孝顺的子女。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自己重要的一部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

我们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激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对父母长辈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多一句问候,尽孝心,重人伦,付亲情。

加拿大的同事把父亲送进养老院。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