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引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疾病始终与人类相伴随。有宋一代,官员患病类型形形色色,致病原因多种多样。日常生活中,面对疾病威胁,官员注重未雨绸缪,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生与防病经验;疾病发生后,官员会通过官方医疗、私人医生、宗教及巫医等方法对抗疾病。官员在疾病中的行为举措,也从侧面反映了其疾病观与处世观。

人之在世,食五谷杂粮,难免患病。因此说疾病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宋代官员所患疾病类型形形色色,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官员在面对疾病时,不仅个人竭力通过各种私人途径获得救治,还可以得到来自官方的帮助。常规方法无效时,求助于宗教或巫医成为他们的选择。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一、因何致病:宋代官员致病的主要因素

宋代官员所患疾病类型多种多样,张净在《唐代官员疾病与医疗探究》一文中指出:威胁唐代官员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风疾、疫疾、疮疡、足病、肺疾、心疾等。宋代官员所患疾病种类与其相差不大,疾病产生原因复杂,且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因素。整体来讲,致病原因包括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环境恶劣等。

(一)内伤七情

古人很早就已经关注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障碍可以引起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身疾病。”因此探讨宋代官员致病原因时,心理因素不可或缺。有宋一代,官员因心理因素造成疾病甚至死亡的例子不胜枚举。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二)外感六淫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此概念首见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一般多因季节、地域及环境改变,人们疏于防备,造成六淫侵入皮肤,导致疾病。风疾表现症状为“手足战掉”“不能言”等,也即中风、脑溢血病。

(三)饮食不节

俗语讲“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易引发疾病。影响官员身体健康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饮酒过度、嗜食肉类等。宋代官员多有饮酒之举,部分甚至嗜酒如命,致使生疾。

(四)环境恶劣

环境恶劣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多表现为各类疫病,如瘟疫、瘴疫等。疫疾是一种发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且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多是气候反常和各类人为因素所致。瘴疫多发生在南方偏远地区,其开发较晚,气候温湿,利于细菌繁衍。宋人对南方偏远地区生态环境有所认识,如“岭南大抵皆瘴毒,而春州最甚。”对于到岭南任职之官,宋政府为了保证其安全,下诏:“岭南官除赴以时,以避炎瘴。”通过调节除赴时间,来确保官员安全。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二、未雨绸缪:宋代官员的养生与防病

疾病会对官员生活造成较严重影响,故官员十分注意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养生经验和防病措施。

(一)养生经验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宋代官员十分重视养生,不同官员对养生有不同看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养生观。

陆游提出了“固守元气”的养生观:“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将“气”视为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王安石指出:“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生关键在于保持外在之“形体”,而外在“形体”的保持又需要内在之“气”来孕育,从而达到内外结合的效果。“二程”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动静节宣,所以养生也。”朱熹也非常注重养生,其养生观中充斥了理学的影子,如“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是“理”“气”观念在养生学上的延伸。

养生观是思想的一部分,代表着时人对养生的看法。思想来源于实践,也指导着实践,故宋人养生观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也具有显著的个人印记。

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效果,欲了解宋代官员养生经验,有必要考察其养生活动。宋代官员养生活动较多,主要包括知医熟药、重视养生交流、食物疗养、静心修性等。知医熟药,重视养生交流。有宋一代,政府高度重视医学发展,先后校正编刻了大量医学著作,如《政和本草》《绍兴本草》《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等。官员作为医著编校活动的参与者与主要接受者,有足够多机会学习医学知识。上行下效,官员私人在其作品中也留下了关于医药的知识。宋代官员学医术、重养生风气之兴盛。

食物疗养。食疗可以利用食物来影响身体各方面机能,达到获得健康或防御疾病的效果。唐代名医孙思邈有“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言论,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静心修性。由上文知,心理因素对疾病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喜、怒、哀、乐、悲等情绪都可能造成疾病产生。为避免疾病侵扰,一些官员选择通过阅读达到静心修性的状态,以此养生。

苏轼言:“开卷憔慌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陆游也曾写到:“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将读书作为修养心性的方法之一,从书中找快乐。

静坐可以保持心情平静,神安气足,起到有病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官员还通过听乐作画、宣泄情绪等方式以助养生。为了远离疾病、延年益寿,官员们做了许多努力。

(二)防病措施

古人很早就有预防疾病的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待疾病,宋代官员注重防患于未然。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卫生保健、注意防暑御寒、加强体育锻炼等。加强卫生保健。宋代商业繁荣,人口倍增,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加强体育锻炼。众所周知,适量体育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宋代官员注重体育运动,除了武官日常训练外,文臣也多参加体育运动。

司马光言:“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投壶是古代一种投掷类游戏,外可健身,内可修心,深受司马光喜爱。官员们还喜欢蹴鞠,宋太宗曾讲:“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通过蹴鞠侍奉皇上。

三、却病延年:宋代官员的医疗活动对官员来说,当疾病袭来时,轻者尚能居其位,重者则要辞官养疾,更甚者直接导致死亡。

面对疾病,官员会多重途径从事医疗活动,以求健康长寿。总体来讲,官员医疗活动可分为三种:依靠官方医疗资源治病、寻找专业医生诊断和通过宗教或巫术治疗

(一)依靠官方医疗资源治病在疾病治疗方面,宋政府给予了官员较大帮助。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通常情况下,官员医疗问题由翰林医官院和太医局负责,景德四年(1007)八月诏:“自今两省五品、尚书省四品、大将军、刺史以上,知杂御史、诸司使被疾,请告三日已上者,入内内侍省遣将太医诊视之。”官员品级不同,享受医疗服务也不同。在京患病官员,可以得到翰林医官诊治;不在京者,申请获批后,政府会派遣医官前去治疗。一些受宠官员,皇帝还会派遣御医诊视并赐给药物。宋政府对患病官员提供医疗帮助,官员必心存感激之情,起到了笼络臣下的作用,也是皇帝驭臣术的体现。

(二)寻找私人专业医生诊治那些不易享受官方医疗或渴望追求更有效治疗方式的官员,寻求私人医生成为他们的选择。

毛公弼在泗州为官时,患病泄痢,久治不愈,“及罢官归,遂谒庞安常求医,安常诊之曰:‘此丹石毒作,非痢也。’乃煮葵菜一釜,令公弼食之。”最终得到了“遂强如初”的治疗效果。面对疾病束手无力时,不惜利用职权通过暴力手段将医生强行绑至家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官员会选择到全国各地寻访医药。京城是全国医疗中心,也是官员治疾首要去处。如夏竦“已离本任,就长假于东京,寻求医药,救疗残生。”又张仲仁:“以疾去官,旅寓京师,寻访医药。”有的官员也会选择到地方寻求医药,尹洙得疾,“牒至南阳访医药”

为加强官员控制,规范管理,宋政府制定了官员病告制度,“诸命官乞寻医者,召本色见任官二员委保,别无规避,所属验实保明申奏。”即申请寻医官员,必须得到两名同级现任官担保“别无规避”,才可获得批准。在病告时限上,宋政府也有规定。一般情况下,给假不超过百天,朱瑞熙先生讲到:“宋代官员请病假,法律上称为寻医”,给予病假一百天。但由于疾病与治疗有极大不确定性,时限往往会超过百日。为了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缺漏,宋政府不断调整,最终在熙宁四年(1071)基本形成了“两年方得朝参”的寻医制度,适用对象也扩大为包括选人在内的整个文官集团和武阶中的大使臣和小使臣。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三)通过宗教和巫术治疾意大利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曾说:“宗教史与医学史有密切联系,因宗教与医学的目的相似,全是防止邪恶灾祸。”

中国历史上,不论是本土宗教道教,还是外来宗教佛教都与医学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传道之初就以医者身份面世,其后葛洪、陶宏景等人皆是医道双修的名家。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佛,在佛教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宋一代,官员通过释、道两教来治疗疾病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医巫不分。人们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就是鬼神作祟,因此要祭祀鬼神,以求消灾去祸。这种思想在宋代依然存在,官员也未能避免受该思想的影响。官员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宋代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之一,本不应求助宗教或巫术来治疗疾病。但在现实生活中,当“地无医药,有亦无效”“疗治无良医”“医不能治”的情况出现时,官员也不得不向非科学低头。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在面对疾病时,“唯灵是信”的实用理性精神,更能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实际。

古代官员生病了怎么办?浅析宋代官员疾病与医疗问题

四、结语

疾病在官员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疾病的历史称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之一。疾病类型形形色色,主要包括风疾、疫疾、疮疡、足病、肺疾、心疾等;患病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环境恶劣等。疾病发生前,官员多未雨绸缪,形成了一套养生与防病知识,包括了解医药、注重食疗、修养心性、加强锻炼、保持卫生、防寒避暑等。

疾病发生后,官员可以根据品级享受来自官方不同程度的医疗服务,私下寻求专业医生更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当正常医疗活动不能治愈疾病时,官员甚至求助宗教和巫医,这也反映了中国民众“唯灵是信”的实用理性精神。

疾病仿佛一面镜子,照出了最真实的自己。通过考察官员面对疾病时的行为,可以了解官员的疾病观和处世观,多维立体地了解官员生活实态。另外,官员遭遇疾病时,宋政府会给予官员各式各样帮助,既体现了宋政府的人文关怀,也是皇帝驭臣术的表现形式。通过疾病医疗这一角度,可以增益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籍此探讨来体现、说明和诠释历史上社会文化的状况及其变迁。至于疾病对官员生活的影响;官员如何处理疾病、身体与医疗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笔者当另撰文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冷歌.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

[2]张净.唐代官员疾病与医疗探究

[3]邢汝雯.黄帝内经·素问篇

[4]张煜辉.中医对情绪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