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最近再读《名人传》,发现在这些伟大人物的人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自由豁达,充实而欢乐。恰恰相反的是,他们的生命,有时候因为独特的天赋,超乎常人的能力和细腻的心思,反而比平常人受了更多的罪,付出了更多的辛苦。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的能够被人理解,有的,根本就不能为当时代的人们接受。他们郁闷、彷徨、恐惧、甚至逃亡。但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窘境,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种坚持的力量,让他们留给了后人更多的精神财富,而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精神,遇到苦难不会退缩的精神,更是能够给予我们无穷的激励和启示。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这是罗曼·罗兰写给米开朗琪罗的话。困厄时,我们渴望英雄来拯救,其实,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不安、焦虑、彷徨、逃亡中度过的。然而,那一座座伟大的雕塑,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正是出自这个可怜人之手。生活对他露出了獠牙,可是,他在焦躁不安中还是完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步入中年的我,生活陷入了焦虑,对未来的不安,对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职业上可能面对的瓶颈的恐惧,对家庭的责任感,都让我非常焦虑,整夜地失眠。渐渐发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问题,小时候被父母管教不自由,毕业之后要找工作,还是不自由,到了中年,似乎工作生活都走上了正轨,年龄问题又出现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焦虑,还是只有我自己这样?我到处寻找答案,直到再次阅读《名人传》,我也开始反思,如何从这些名人身上汲取向前的动力。


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我们今天先从贝多芬读起。


如果生活很苦,你还会为别人付出爱吗?


贝多芬,以前常常引用来写作文,说他耳朵聋了之后,身残志坚,还是创作出了流芳百世的钢琴曲。作文毕竟是作文,现在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所受的苦难,突然觉得自己引用这个事例大概只是为了完成作文,没有从发自内心地体会他的痛楚。因为,作为一个音乐家,聋了,就等于事业结束了,爱好和饭碗都要没有了,这种绝望谁能感同身受?


想想我们,如果一个人做手工,但是失去了一只手,一个人是舞蹈家,但是失去了双腿。这等于是断了一个人的生路。世界上有时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不落在自己身上的残忍,都是云淡风轻。


贝多芬的表情一贯忧郁,显示出“不能被治愈的哀伤”,在书中,罗曼·罗兰对于贝多芬的相貌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在外貌上我们能够看出来,贝多芬是一个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艺术家,也能够看出来,他所经历的那坎坷的一生。


“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他不像莫扎特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父亲喜欢夸耀他的音乐天分,常常当着亲友的面夸耀自己的儿子是个音乐天才。”


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从这些叙述就能够看出来,贝多芬像莫扎特一样,早早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才。贝多芬的父亲就开始像我们所知道的朗朗的父亲一样,逼着他在家里练琴。但是就是这样的逼迫并没有让贝多芬对音乐感到厌恶。这在音乐史上,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但是贫困的家庭让贝多芬早早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直到17岁时,母亲病故,他彻底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失去母亲的伤痛,酗酒的父亲,要上学的两个兄弟,自己还染上了肺病,所有这一切悲惨的遭遇,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如果我们将自己代入贝多芬的命运,想必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音乐梦了吧,可能早就被生活压垮了!时间证明,在命运面前,贝多芬根本就没有退缩。


因为内心充满希望,因为生命有更大的格局,因为他对世界的依恋,他一直都在顽强地生活着。莱茵河畔长大的贝多芬,不管走到哪儿,都在心里怀恋着这条像父亲一般的大河。也许人的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贝多芬对于自己的家乡,对于自己的家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是如此地怀恋,如此地深情,也如此地照顾。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前面20年岁月,在他生命终了的时候,他还想要回去故乡去看看。


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贝多芬离开家乡后,又开始了音乐的求学之路,他在波恩大学感受到了革命的浪潮,后来又辗转到了维也纳。他的音乐天赋才能也渐渐地被人们所认可。然而,才能只是一个方面,对于贝多芬这个人来说,他的天赋,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他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曾经这样写道:“当我看见一个朋友生活困窘,如果我的钱财不能够帮助他,我只要坐在书桌前,片刻就可以解决他的困惑……你看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只要我有办法,我的任何朋友都不该有任何匮乏。”“我的艺术应该让可怜人受益。”我们能从这一句一句的回复中,看到一个多么高尚的灵魂。


然而,就在贝多芬26岁的时候,他的耳朵就聋了。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在他耳聋之后写的。关于贝多芬耳朵的状况,医生是这样说的,他在1796年患了耳咽管炎,到了1799年变成了严重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力,变成慢性中耳炎,最终,他的耳聋程度逐渐加深,但是没有完全聋掉。


我们常常看到描述贝多芬晚年的时候,用一支小木杆,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来在作曲的时候听音。不过,不管身体如何痛苦,在很多年里,贝多芬都没有跟别人提及。直到他实在忍受不了,才对两位最好的朋友吐露了心声。他把自己内心的愁苦,蕴藏在他的作品第13号《悲怆奏鸣曲》中。然而,又有谁能帮助他,代替他呢?


这位大音乐家在痛苦的时候会回忆起过去的欢乐。贝多芬在这些愁苦的日子里,也曾写出了欢乐的乐曲,他回忆着故乡,回忆着以前发生的种种,在曲调中,便有了欢快和轻松。


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也是在痛苦中为别人创造欢乐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被病痛折磨着,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直到他去世之前,依然非常贫穷。


我们如何判断金钱和人生意义的关系?从贝多芬的身上我们至少能够体会的是,金钱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创造出艺术作品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贝多芬一生搬家三十次,总是做了工作却拿不到钱,遇到不公平的事总是仗义执言。他在痛苦中,依然创作出动人心魄的音乐作品,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他用自己的痛苦换来了所有人的欢乐。这是为艺术牺牲。“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也从未离开。”


如果众生皆苦,你会把自己的甜留给别人吗?


“这个不幸的人,贫苦、残疾、孤独,这由痛苦打造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还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就欢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用痛苦换来欢乐’。”


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如果我们自己都活得特别痛苦,还会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去爱别人吗?去帮助别人吗?我们常常为自己的生活而惴惴不安,也许,我们真没有像贝多芬一样的能力,然而,哪怕有一分能力去帮助别人,也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吧!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历程,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读完《名人传》的其余两位伟人——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