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能够不与人较真,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

这些人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总是从大处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因为他们需要腾出更多的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比与人计较更重要的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孔子在东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碰到两个猎人因为一道题目而争吵起来。二人自执己见,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看见孔子走过来,就让他做裁定,如果谁说得对,对方便将所打的猎物全部奉上。

孔子赶忙问他们在为什么而争论。其中高个儿的猎人说:“我说三八等于二十三,可他却偏偏说三八等于二十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孔子听后,便对短个儿猎人说:“你错了,把猎物全部奉上吧。”矮个儿猎人心中虽不情愿,但这是圣人的裁定,只好听从。高个儿猎人高兴地拿着一堆猎物走了。

这时候,矮个儿猎人指责孔子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你是圣人,却如此糊涂,真是徒有虚名啊!

不料孔子却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所以说,你坚持道理就行了,干吗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有这个时间,你可能又打到了新猎物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矮个儿猎人听了这话,顿时醒悟了过来。接着,孔子又说:“他虽然得到了你的一点儿猎物,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错误;你虽然失去了一点猎物,但得到的却是深刻的教训啊!”

镜子看起来很平整,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变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

试想,如果我们总是“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那么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这些去放大别人的缺点,恐怕对方一定是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如此一来,生活还将如何得以继续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要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抓大放小,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与你为伍,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

所以说,世事明了于心,有时装装糊涂也是未尝不可的,而且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大智慧。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