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世界很糟糕, 但要努力活下去啊!
有人说,行走之路,如下雨之时,大家要么在躲雨,要么冒雨前行,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或喜欢雨境的美,或讨厌雨天的烦。但真正的人生,不在雨中的前行或躲避,而在大雨之后人的心境。
风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雨后彩虹,蓝天白云;有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积水,艰难绝望。
如果雨是人生的绝境,那不同人的心态,就决定不同的人生境遇。抬头看天的人,往往能经受住绝境的考验,成功跳脱绝境;而低头看路的人,却极易在绝境中迷失,从而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最终滑入失败的深渊。
洛克菲勒曾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即便事情看似已经毫无希望,内心也绝不能放弃......我们要敢于在遇到绝境的时候,想尽各种方式寻找一条生的道路。
这种敢于在绝境中,想尽各种方式,坚持着寻找一条生的道路,绝不放弃的执念,在朱利安·桑德勒尔著的《奇迹病房》中,被塞尔玛演绎得淋漓尽致。
朱利安·桑德勒尔,法国新晋畅销书作家,第一部作品《奇迹病房》讲述了一个充满希望、谅解与宽容的生命哲学故事。此书一经出版,便在法兰克福书展引发广泛关注,让出版界一见钟情,并且热销英国、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02. 面临绝境时,她选择抬头看天
当你陷入绝境时,你会怎样?
怨天尤人,歇斯底里?还是封闭自己,静静等待命运的宣判?
10点32分,塞尔玛永远记住了这个时刻。
周六的早上,塞尔玛带着12岁半的儿子路易去看外祖母,半路接到上司的电话,正在讲电话的塞尔玛眼睁睁看着滑滑板的儿子被一辆卡车撞翻。路易陷入深度昏迷,躺在医院的病房中靠机器维持生命。
可以想见,一位母亲受到这样的打击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此刻的塞尔玛是伤心绝望的,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她一遍遍对自己说,“我要开启战斗模式。”于是,她开始酝酿想法,慢慢描绘出短期生活新目标的轮廓。
目标一:让路易醒过来。
目标二:跟以前一样继续职业生涯。
塞尔玛试图用大量的高难度工作麻痹和扼杀自己的思想,好让自己不再去想儿子路易的事。
只是,事与愿违,她强打起精神熬了一晚上给大老板先生准备的报告,却被轻易否决。于是,塞尔玛做出了很久之前就该做的事情,站在独裁者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用尽所有力气给了他一记耳光。
当然,这一记耳光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工作。也因此,塞尔玛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全心投入到第一个目标中去。
医生给出了30天的观察期限,如果,30天后,路易毫无醒来的迹象,便会拔掉所有的电子设备,也就意味着,宣告路易的死亡。30天,塞尔玛接受不了医生的决定,但时间却并不因为她而静止。
伤心绝望的塞尔玛在回家整理路易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笔记本。路易在上面写道:我心爱、珍贵的奇迹笔记本,我要告诉你在我死之前所有我想尝试的经历,它们都是我的奇迹,这有点像梦想清单,但又不接近像,因为我只会写下可能实现的事情。
塞尔玛从来不知道儿子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 理智的塞尔玛突然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她要去亲身体验儿子在笔记本上梦想的每一种经历,要把每一次尝试都拍摄下来带到路易的病房。并以此来唤醒儿子。
俗话说,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但求努力,莫问结果。也许会有路通往别处,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
塞尔玛便是如此!儿子昏迷不醒,全身插满管子。若是停留在眼前,每天在医院自怨自艾自怜,便是风雨过后,低头看地,看到的只有淤泥积水,艰难绝望。面临绝境,塞尔玛选择抬头看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醒儿子。
03. 儿子的梦想清单,母亲的救赎之旅
从决定到出发,塞尔玛只用了一天时间,只告诉了一位谈得来的护士。她想着自己的母亲会替自己照顾儿子路易。却不想,在旅程开启的第一天,在日本下榻的酒店竟然“偶遇”到自己的母亲。
这一趟“逐梦”之旅,变成了母女同行。
也正是这一趟“逐梦”之旅,让塞尔玛化解了心中冰封多年的隔阂,修复了与母亲的关系。并因此认识到自己过去对路易的态度有多么的不妥。
塞尔玛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即便在家,她也是手机不离手,工作上的事情好像总也忙不完。对于儿子的关注,几乎为零。甚至在孩子出事前一刻,自己还因为讲工作电话而推开儿子的手,阻止了儿子想要倾诉的举动。这个发现,让塞尔玛很难受。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的需要永远要为自己的工作让步。仿佛自己的工作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殊不知,工作永远做不完,但孩子的成长却不会停下脚步,更不会等你有空时就可以弥补的。最怕的就是,当你想起孩子时,孩子已经过了需要陪伴的年纪,与你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所以,在孩子需要陪伴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好好陪伴孩子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多分给孩子一些时间,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你的不回避,是孩子敢于面对这个事件的源动力。我们不能就这样待着,眼看着生活从我们眼前溜走。
正如书中写的那般:真正的生活,不过是由一连串焕发着青春风采的时刻构成的。成年人的任何野心,都不及青少年的及时行乐更能令人幸福。
在《奇迹病房》一书中,还有很多感人的瞬间,以及激励人的话语。
比如,伊莎的妈妈玛德莱娜在去世前的几个小时里,还在跟女儿开玩笑。她最后一刻想到的还是女儿。“她永远都不该看到我哭。我留给她的应该是一个抗争的女性形象。如果从小时候就开始教女性抗争,那么她们就能学会抗争。我会教她的,直至耗尽最后一丝气息。”
或许是源于妈妈的这种精神影响,伊莎像个小大人一般,面对任何困难都会理智地冷静地去解决。
再比如,塞尔玛认为,自己不惧怕任何人的性格,源于母亲从小对自己的教育。她总是跟我说,如果有人把我吓住了,我只需要想象一下他在最滑稽的场景中的样子,就不会把他神化了。“无论是谁,无论他有多么傲慢,或者多么有权势,想象一下他在厕所里的样子,你就能在脑海中把他放回恰当的位置了,我的女儿。这个人跟别人没什么两样,他也有同样的生理需要,也有着同样的权利和同样的义务,这一点永远不要忘记。”
面对绝境,考验着一个人的信念、意志,以及承受能力。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很容易就会放弃。特别是遇到生命绝境,在精神上很可能崩溃。但塞尔玛坚持了下来,最终也等到了奇迹的降临。
有人说,奇迹是一个极偶然的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努力了但是并没有奇迹发生。但是,反过来,你若是不去努力,岂不是永远遇到的奇迹呢?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任何事情,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以为到了绝路,于是绝望了,放弃了,其实不然,路还在面前,只是需要费些力气去拨开眼前挡住道路的荆棘罢了。
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之所以能相互转化,只是因着那份用乐观支撑而起的永不放弃。
正如丰子恺说的那句:人陷入苦难,有时候都是迫不得已。但弱者自怜,强者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