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穴
至阴穴,出自《灵枢经本输第二》:“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为膀胱经之根穴,亦是其五腧穴之井穴,五行属性为金,是为水中金。《灵枢根结第五》:“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至阴穴穴名释意
关于至阴穴之名释意,古来医家大多认为至为来、到之意,至即到达,而阴为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处交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另有一说认为膀胱经气行至至阴,阳气已尽,阴气将起,由此进入少阴肾经,故名至阴。
然贫道个人见解有所不同。至者,极也;阴者,南为阳,北为阴也,上为阳,下为阴也;膀胱为北方之腑,与北方之肾脏互为阴阳表里。北方在天为寒,足太阳膀胱经主之;在地为水,足少阴肾经主之,以六腑主天,五脏主地也。寒本为至阴之气,又逢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最北方的穴位,为阴中之极阴、极寒,故名以至阴以言其寒气之极也。膀胱经从头走足,头为天南,足为地北也。
与至阴穴之相对者亦有一穴,即督脉之“至阳穴”。《针灸甲乙经》:“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胸腹为阴,后背为阳,而督脉为诸阳之父,至阳穴位于督脉胸椎七节之下,“七”亦为阳数也。至阳穴正好位于胸隔之关口,由此往上则进入上焦阳位。
子午流注开穴时解
至阴穴为膀胱经五腧穴之水中金穴。金者,西方太阴肺也,故此穴之主治与肺相关。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为阴阳之别通配穴;而膀胱经与肾经则为阴阳之正通配穴也。是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三阳之表,手太阴肺经为三阴之表,故而二者为别通阴阳。
在子午流注体系里面,至阴穴开穴之时为丁壬日壬寅时。壬者,北方壬癸水,壬为阳水为膀胱,癸为阴水为肾;寅时为手太阴肺经旺相之时,而至阴穴五行之金,正以应寅时之肺经也。故临床上,凡膀胱经病变影响到了肺经,可以考虑从此穴入手治疗。简而言之,此穴为膀胱经别通肺经之穴。
01、主治膀胱本经病:头项肩痛
《素问繆刺论》:“邪克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趾爪甲上(至阴穴),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注:外踝下为膀胱经金门穴)
膀胱经之邪者,寒邪也。膀胱经为太阳寒水,其阳气行于后背,有抵御北方寒邪的作用,而寒邪外入必首犯膀胱经!是谓“邪气中人,各从其类”也。寒邪伤于膀胱经,则容易头项强痛;风邪中于少阳,则容易肩痛也。可取至阴穴针刺治疗。何以取至阴穴?外寒自北方来,亦从膀胱经之北方内侵,膀胱经之北方穴即为至阴也,此处是为膀胱经至寒之位。又,风寒入表,必祸及手太阴肺经而引咳喘、足太阳膀胱经而致头项疼痛。至阴穴为膀胱经别通肺经之穴,一穴兼治阴表阳表,当取泻法以泻邪气。
02、主膀胱本腑病之:小便不利、热淋石淋
《甲乙经》《铜人》:至阴主小便不利。
膀胱主化气行水。化气者,膀胱经阳气能气化水液上升为云;行水者,通利小便下降将水液排出体外。至阴穴为水中金穴,而金气之性凉,能肃降水液下行,故此穴善于清热利小便,可治疗膀胱经热淋之小便不利;又能够通利膀胱治疗石淋之症。何以故?因之,“石”在五行为金,此穴亦为水中金,故能治疗膀胱或尿道之石淋。
《灵枢经终始篇》云: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其治则当为,泻膀胱经而补肾经。
至阴穴性寒凉,善清热通利小便也,以人迎二盛为宜。可配伍肾经之阴谷穴、中极穴二穴。
03、主治太阴肺气不宣之鼻塞鼻鼽
《千金方》:至阴主鼻鼽清涕出。(注,鼻鼽,鼻塞流清涕。)
《铜人》至阴主鼻塞。
至阴穴是为水中金,为膀胱经与肺经别通之穴。因此穴为膀胱经之井穴、根穴,性寒下降。膀胱经下降则能促进太阴肺经之气上升,肺经之气上升则能宣发肺气、开宣皮毛,故能治疗肺气受寒不宣之鼻塞鼻鼽--此阳降阴升之理也,一如天气下降可促地气上升。
可配伍肺经之列缺或鱼际等宣肺通窍穴同用。
04、至阴穴上清头目,善治头面热毒、鼻衄
《肘后方》:头面之疾寻至阴。
至阴穴寒凉、清降之性能上清头面之热毒,凡六腑热毒之目赤、阳明血热之鼻衄可选用;临床风热外感之头目咽喉亦可取用--此上病下取也。头面为南方,至阴为北方,南方有热,取之北方,此治热以寒也。
至阴尤善治目疾,以膀胱经“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故眼部之热邪所致红肿热痛,可选用,也可以配伍睛明穴用泻法泄热解毒,而至阴可用刺络法出血以泻热毒。
05、主胎产之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
《医宗金鉴》:妇人横产,子手先出,诸符药不效者,灸此。
《杂病穴法歌》:足三里、至阴催生。
至阴穴上清头目、下调胞产,自古便是正胎顺产之第一要穴。究其因,为膀胱经与肾经互为阴阳表里,而肾有主生殖、胎产之功。
取至阴穴通降膀胱经,则能促进肾经阳气上达腹部,肾阳振奋可暖宫主生产。
胎位不正者,灸之;难产者,灸之;产后胞衣不下者,刺血。可配伍中极或关元穴同用。
现代穴理研究观察到:至阴穴能促进宫缩,故能治疗难产与胞衣不下。
06、主治:肾阳不足宫寒之痛经
前言至阴穴通降膀胱经能振奋肾经阳气上达腹部而有暖宫止痛之功。
凡经前经期小腹寒凉痛经,可以取至阴穴配伍肾经之阴谷穴、关元穴灸之。阴谷穴为肾经五腧穴之水中水穴,艾灸能温肾散寒、暖宫止痛,又能温升肾阳。关元正位于小腹宫胞之处,也能温肾散寒主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