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时候,回到了林老师的村庄,村庄除了一贯地宁静,在这个春天里,尤其又加上了清澈之感。天空是湛蓝的,没有一丝杂色,蓝得仿佛能看透无限的穹宇。而这些萌动的树木就这样地直入天空。细看那些树枝,有着毛茸茸地芽儿,就象婴儿的小嘴,嫩嘟嘟地带着些羞涩想张又没有张开的样子。空气中就弥漫着那种清澈的味道,是树芽呼出的味道,是树木返青呼吸的味道。蓝色照着树,树又映着成片的蓝,村庄就在这清澈的蓝里。
看惯了一色的水泥楼房,就是在现在的村庄里,虽然没有了楼房,也多是砖瓦房水泥抹的,家家都相同,也就没有啥特别了。就那些老房子老胡同,让人有着村庄的感觉。偏爱看这些石头砌的老房子与地堰。那些老房子还真是老,院墙等都是石头砌的,石头并不大,砌得整整齐齐,经历了那么久的年代也没有倒,确实是技艺。老房子多不住人了,在《村里老胡同》一文里曾经是说过的。单说这些地堰,每次看的时候总是有感觉。地与地之间用石头垒起来,围成了不同的方块,这感觉概就是年代感,那个年代的把自然的石头利用起来,一点儿点儿地摞起来,堆得很是整齐,远远地看着又有着自然的美感。那个年代全是人的手工劳作,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也是慢的。看着这些石堰,时光仿佛就静下来,静得能看到自己的思绪,清沏只是石。
在这片地的边上,隔着不远就有图中这样的一个物件,尽管各不相同,却又是大同小异的。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当看到第三个的时候,忽然寻思,这个可能是有着特别的。初闪念是不同家的地,支了这样的一个架子,诸如门的东西,但细端详,应该不是,想来是一种工具。因为小路的另一边就是河,看着又仿佛是那简易水车的样子,概是用来打水的。也就在河的另一岸,用长长的木头吊上桶,在河里取上水,再浇到园子里,是省了不少的劲。不知道是现在还在用着还是保留以前用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就地取材的木头,那时候并不知道杠杆原理,也或者不认识多少字,却是能创造出这样省力的工具。劳动中产生智慧,劳动中产生伟大。自然的发展、人类的成长,道理就是这样的清澈。
清澈的村庄,让人也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