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的理想境界。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的理想境界。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

春三月,应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

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

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

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

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能够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法则,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春天使情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夏天保持心中没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证心里充实。这样以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3.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阐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