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
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这是阳气一天的生长收藏的过程。
从理论上我们明白了,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收成不好,身体经常不适的原因,看看我们到底是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偏颇。
1、惊蛰起床
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人是高级动物,但是人们过多的自我削弱了对客观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点左右会醒来,不醒也睡的不那么沉了,不敏感的人,还是呼呼大睡。
人体内蛰伏的是什么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也就是说在5点惊蛰时分,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
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你必须醒了,而且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当一分钟以后,你真正穿衣服起来一活动的时候,就感觉突然不困了。为什么,阳气生起来了。活动半个小时,一会困了可以睡回笼觉。
2、什么叫多,什么叫少
上面是从24节气的角度告诉大家早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多少?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多和少,是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老子讲“同出而异名”,就是这个意思,关键是你从那个角度去看它。
那么5点不起床,你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时间上讲,是多了,从阳气生长收藏的角度上讲,是少了。多少、得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同时存在,关键是你希望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