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3年,寒热错杂,寒多热少——厥阴病案
张X,女,40岁,胃病3年,今年加重来看病,刻诊:
胃胀,呕酸,恶心呕吐,不欲食,吃多了胃胀;
肚子怕凉,大便2、3天一行,干,尿急;
口苦,口干,不欲食,心烦,失眠;
口疮,咽喉发堵,胸闷;
夏天好出汗,怕冷,双足凉,手足关节痛;
月经挺好,经来乳胀,白带多而黄;
脉沉弦弱,舌淡胖薄白苔;
病史就是这样收集的,写了阳性症状,阴性的就没写。
四诊资料很清晰,再看不懂,那叫做不识证,不懂的病根。
说一下,这是个阴证、寒证,这个病人,上焦、中焦、下焦都不好,表里都有病,所以叫做“三焦不利”、“表里同病”。
表位是少阴中风,里位是上热+胃痞+下寒。
夏天好出汗,怕冷,双足凉,手足关节痛,是少阴中风;
口苦、口干是上焦有火,加上津液虚,有虚热也有实热;
大便干也是假热,因为没有热像的舌脉和其它症状的支持,这个大便干,是津液不足,不能润通大便,又叫做“虚秘”;
尿急,可以是津液不足造成的,也有水热的成分;
口苦、口干,胃胀欲呕、不欲食、经来乳胀都是柴胡证;
脉沉弦弱,阴证的脉象,脉沉主病在里为主,弱主正气不足,弦为寒饮;
舌淡胖薄白苔,舌胖也有轻微的水饮之像;
看到这里,病机就清楚了,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表里同病,很显然,是个厥阴中风,这样,方子就出来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辩证这样精准,用方治病绝对不会不好的,而且好的很快。
经方中医看病就是这么看,不是看到脾胃,不是看肾虚,那样叫做五脏六腑辩证,强调一下,经方医生看病既简单又复杂,人是一体的,假如把一个人整体看太笼统,诊病定病位有些困难,所以古中医简单把病位定位在上中下三焦、表和里,这样整体辩证,治起来能够更好的通牌考虑。
你要是把一个人的病,局限在脾胃、肝郁、肾虚、经络,是不是看得太局限?这样治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辩证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40克、桂枝15克、黄芩15克、天花粉20克、干姜10克、生牡蛎10克、炙甘草10克,15剂,水煎服。
方证解析: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寒多热少的厥阴中风,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解:
柴胡枢解少阳(或厥阴);
黄芩配柴胡清上焦之热;
天花粉、牡蛎、甘草,生津液、止消渴、蕴热、润燥,有水行舟,通利大小便;
桂枝解表之中风;
干姜温表里之寒;
大家看是不是正对病机,这叫方证对应、药症对应。
解一下:
寒多热少的厥阴中风,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枢解少阳(或厥阴);
花粉牡蛎甘草生津液润燥;
桂枝解表;
干姜温寒;
大家看是不是正对病机,这叫方证对应、药症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