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穿本质的人,背后拥有一个全观视野的系统思维

原创 | 汨罗江上一叶舟


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系统思维。

老子说:治国如烹饪小鲜。

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换言之,“见树又见森林”,我们才能处理好事情,解决问题。

那些看穿本质的人,背后拥有一个全观视野的系统思维

对于个体而言,大到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理财,小到一项工作任务,家庭开支等等,人生的360度都需要用系统思维来处理问题。

但这远远不够,比如一个人工作很出色,但婚姻很糟糕,最后事业被拖垮,搞得一塌糊涂。就像有一句话说的: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

再比如我之前的一个同事,个人能力很强,被提拔为部门领导后,团队管理上却很失败,最后被迫离开公司。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所以如何做好一项事情,对人的成长来说,远远不够。

整体大于局部,一个系统的背后,包含了更大的一个系统;大系统下,包含无数个子系统。一个人要想把人生经营好,离不开强大的系统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得到的也只能是几颗树木,而不是整片森林。

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一系列事情的成功,才能保障人生实现最大的目标和愿景。

从某种程度来说,“得系统者得天下”。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要想崛起,不得不更依赖于强大的系统思维,成为这个时代大系统的一部分,实时更新,与时代的大系统兼容,才不会被时代的崭新系统因“刷新”而被淘汰。

而在这个时代的大系统中,主导个人成长最关键的子系统是学习系统,而且系统思维越高级越卓越,直接体现在收入上。

一个系统架构师的年薪普遍上比一个程序员高出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一个大楼建筑师的年薪普遍上比一个管道设计师高出几倍到几十倍,

一个管理者的年薪普遍上比一个做具体事务的下属高出很多。

早在20世纪初,有一种系统思维,叫画1条线值10000美元!

网上流传一个故事:一位工程师画1条线要了对方1万美元。他对迷惑不解周围人,开了个账单: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著名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有一次应邀福特公司到修理电机故障,每天围绕电机忙上忙下,花了三天时间,最后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下了“这里的线圈多绕了16圈。”

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产立刻恢复!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他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句话。

福特公司照价付给斯坦门茨,并高薪聘请他,但他选择继续留在原来帮助过他的小工厂里,福特因为爱惜他的才华和人品,收购了他所在的小工厂。

斯坦门茨因为掌握了电机的系统,拥有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巨大的价值。系统思维不仅是指个人才华的突出,还包括了人格的魅力。这一点特别值得学习。

如果我们想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目标设定,口号驱动,而是系统思维。真正的学习高手,都是有系统思维的人。

那些看穿本质的人,背后拥有一个全观视野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什么?

是指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的整体。这只是最“表皮”的概念。真正要理解系统思维,需要读懂这三个层次:

1、思想层,系统思维也叫全观思维,实质就是传统文化的“太极思维”,站在“上帝的视角”思考问题,宇宙、天地,自然与人,系统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无不关联,独立存在又互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傍,化育万物,生生不息,从过去连接现在,又从现在探索未来。

3、思考层,系统思维的内容包含三维度:构成事物的要素是什么,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要素组合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3、策略层,系统思维是指处理事物,尤其是复杂事物各要素关系之间达成目的的一套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系统思维,就像庄子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系统无关大小,宇宙万物都只是系统投射出来的全息影像。

所以老子说治国与烹饪小鲜一样,国家的治理同样需要系统思维来运行,只不过这是一个更为庞大、复杂的矩阵系统思维。

很难想象,没有系统思维,诸葛亮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缺少了系统思维,往往思维缺少了深度!

我们常常会到一类人,知识体量很丰富,谈问题时想法很多,知道应该这么做,那么做,看似很有主意,但真正在处理关键事情时,往往勇气有余,却智慧不足,武断任性,把事情搞砸了。有人把这类人比作“有知识的野蛮人”。

那些看穿本质的人,背后拥有一个全观视野的系统思维


同样,对于当下知识爆炸,那些努力学习知识的人来说,缺少系统思维也是致命的,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大脑难以有效整合信息,失去统筹和协调的能力,要想通过知识改变现状,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几乎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当知识不成系统时,它是碎片的,不能相互连接,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这意味着,1+1≠2,1+1也不>2,而是1+1=0.1,1+1=0,更糟糕的是1+1=负数。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花钱,花时间,努力学习的人,吃力不讨好,反而成了低水平的勤奋者。

即便一个人买了一套系统课程或书籍,如果没有依据客观条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用自己“独立思考的系统思维”去解读解构知识,重组重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他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把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上。这也就是为什么知道很容易,但不等于拥有了知识,可以直接套用的症结所在。

所以比学习本身,更重要的是一项技能,是学习系统思维,掌握一套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系统思维的心智模式。没有系统思维的战术,进攻无异于“自杀”。

系统思维本质上是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习得这种系统思维的学习力?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现有成熟的知识体系来习得系统思维,比如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法,高效工作的七步分析,金字塔原理,SMART等各个领域、行业的分析工具来系统解决某个问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培养建构系统思维的意识,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按“现有系统思维框架的套路”来解决问题,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一切问题都会变得很简单。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自己建构一套系统思维的触发机制,来处理人生遇到的不同问题,从中得出最优解,让一切走向有序、和谐和可控。

那些看穿本质的人,背后拥有一个全观视野的系统思维


建构系统思维的四大关键因素

以当下很火的自媒体写作为例,如何用系统思维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1、拆解思维

再复杂的事情也经不起拆解的“破坏力”,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建设。

拆解思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原理。首先界定目标问题,依据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调查分析你学习的内容由哪些要素构成,每一种要素有多少种可能性、选择性。

你想学习写作可以从拆解写作构成的基本要素开始,分类出一篇文章的构成要素,选题、标题、开头、内容、结构、结尾等,然后再进行二级要素拆解。

例如,文章的标题类型很多,不必每种都掌握,依据价值优先原则,抓人眼球的五种方法:情绪渲染、悬念好奇、反差思考、价值缺口和名人效应,形成一组方法,整合优化出其它写作要素的关键性方法,构成一套简易写作方法的系统清单;再循环递进,据实际情况补齐自己的短板,然后依据每次不同的写作题材,在完善的写作系统清单的基础上,进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记住要素组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最后,别忘了一点,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属性。

拆解思维的本质,从整体到局部,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着力点),以便于在问题点上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比如你通过学习后,写的篇文章不太理想,可以通过与同类型文章进行详细的要素拆解比较,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然后寻找解决对策,进行刻意练习。

2、逻辑思维

系统思维讲究的是做事情的逻辑流程、步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分析如何操作要素,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依据逻辑流程,梳理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逻辑路径、步骤。这是一项做事情最基础的基本功。

写一篇文章从哪入手?先从选题开始,寻找热点还是本身具有长久性热度的话题,然后分析素材内容,查阅关联素材,定好写作结构,输入自己见解,修改整体内容,筛选文章标题,查找错字修正等,完成一系列动作后输出发布。

逻辑思维的本质,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如何去操作一件事,达成有效的实施路径。

比如写作的逻辑结构很多,像总分总这样的结构缺乏吸引力,套路太陈旧,我们同样可以根据拆解思维,把高手写作的逻辑结构提取出来,然后按着他的套路,来输入内容,让自己的学习可以快速获得“大脑奖赏回路”的激励。

3、权重思维

系统思维的关键是权重思维,找到关键性的驱动要素。

一组要素(包含子要素)中,每个要素互为作用关系,但在整体事物中作用程度却不尽相同,决定了我们在分配脑力、精力和体力的分配比例也不相同。

例如,标题和内容谁的作用更重要呢?拿我在头条的一篇文章,一个标题是《工作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这个思考方法,浅度思考的五步流程法》,另一个标题是《成为一个思考厉害的人?工作不瞎忙,先学会浅度思考的五步流程法》,前者阅读量70多万,后者只有322,还不够前者小数点后面的阅读量。

标题决定了打开率,内容决定了转发率。当然也还包括平台的推荐机制,话题是否属于热点,长久性的话题。但即便内容满足了所有条件,就标题本身而言,能否一秒抢占用户心智是写作关键驱动要素中的关键。

权重思维的本质,是为了让自己清晰驱动事物发展的那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的利害关系,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关键本质在哪,然后找到解决对策。

比如那些写作高手,无论是一天、三天,还是更长时间,写完一篇文章,却往往要在短短几个字到几十个字不等的标题上大费周折。有的人甚至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来设计标题,召集一群人集思广益,从几十到上百个标题中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标题,可见标题的含金量有多大。

4、战略思维

前面提到系统思维的本质是“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真正解决的问题,是长远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扬长避短,做出持续性操作来达成未来的目标和愿景。这个也叫战略思维,战略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级。

例如,文章的标题集中花费一段时间进行刻意练习,比较容易习得,但内容创作比较难,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新手来说,短期战略可以花费一定时间在标题上进行刻意练习。但内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走多远,人一定要思考这三个问题:

1、你有什么——内容的具体定位是什么?

2、你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具有爆发性、增长性?

3、你的价值能兑换什么——内容如何能获得非线性、突破式的迁跃成长?

如果成长不能获得非线性的突破式迁跃,原地踏步,实则不进则退,因为优秀的人都在成长,那么写作是把你带入天堂,还是地狱?

如果写作一年收获2万个粉丝,三年后写收获6万粉丝,这与“一年工作经验用十年,叫十年工作经验”有区别吗?

低勤奋的学习者,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这句话作为励志解渴,但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心想事成,不会因为你渴望实现某个目标,就会帮你达成它。

不是每个人的资源都那么丰富,要想真正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就不得不做战略性的思考,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而不是设定简单的目标和励志的口号来驱动自己行动。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多数人没等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消失在黑夜里了。

战略思维的本质,不是思考未来做什么,而是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它着眼当下的挑战,关注未来的成长。

比如一个人擅长写知识分析性文章,要极力避免盲目、盲从地追逐需要日更的新闻热点,而是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出优势项,放大优势,避开劣势(另一种办法是找他人弥补自己的劣势),深耕细作,持之以恒,未来才有胜出的机会——厚积薄发。否则,就会让热点迷失了自己,只见阅读量高楼平地起,不见粉丝量来相会,黏性不高,也就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知识付费用户。

但长期性的战略得来并不容易,实际上大多数好战略都是“先干起来再说,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机会之窗”自动打开的。

要避免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盖战术上的懒惰。就像有的人,想写作,想了半年,还在思考伟大的人生。

先干起来再说,专注自己擅长的,即使自己走得慢点,付出一些试错成本,但带着战略性思考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一定能找到那个战略——你知道这样搞下去,将来一定会那儿,所以你在那先挖了个坑(马云)。

结束

人人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系统思维。那些一眼能够看透本质的人,背后都有超强的系统思维,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系统思维,解决当下挑战与未来的挑战,在未来遇见最好的自己。

强大的系统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就一种思维方式而言,可习得性并不难。

真正难点的挑战,一个人的系统思维强大与否,取决于他自身积累的认知能力(知识、经历和阅历形成的一种智慧)对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评估的结果。

有一句话说,就像水流改变山川那样,成长的形状需要碰撞。

成长的形状是在知识、经历和阅历的碰撞中,通过系统思维的张力,把复杂的信息连接成一张像“蜘蛛侠那样的网”,才能帮助我们翻越千山,斩妖除魔,直至抵达自己心中的光明顶。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