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医生健康说
和水在水管中流动一样,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间长了会长“水垢”。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管堵塞,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等疾病。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操心血管堵塞的问题,其实不然。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所以,30岁以后,我们应该像爱护我们的容貌与肌肤一样,呵护我们的血管。
血管一旦堵塞,轻者会导致某个部位缺血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血栓的形成,甚至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需要警惕。
一、血管堵塞,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1、头昏头痛。头部血管狭窄,很容易出现血管堵塞,所以脑血管病变,一直是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病变,头部血管堵塞,患者往往会头昏、头痛,肢体活动也会受阻碍。
2、胸痛。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3、下肢活动性疼痛。仅行走数百米就不得不因疼痛停下来,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种表现提示支配下肢的动脉出现了阻塞,建议及早治疗,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体坏死而截肢。
4、水肿、尿量改变。提示肾动脉堵塞,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
二、预防血管堵塞,要养成几个好习惯
1、喝好“两杯水”。一是睡觉前喝,人体的血液粘稠度也存在“生物钟”,一般是从午夜到第二天10点这段时间最高。晚上睡前喝200毫升水,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夜后喝2小口水,大约50毫升,夜间血流减慢,容易栓阻,这两口水相当于救命的药、保护心脏和血管的药,起到润滑剂和稀释的作用。二是早起后喝,人一晚上通过呼吸、皮肤和尿液要流失大约450毫升的水。这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所以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很有必要。
2、常运动。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建议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一般可多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170为宜。运动状态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最佳。
3、合理饮食。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建议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瘦肉、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