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照
在老家,有一种叫蒙的禾本科植物,很是显眼。它像芒一样,丛生,有着长长的披叶,有着像芒花一样的蒙花。但它的一切都比芒大好几倍。在田头,在地角,无遮拦地直立着,醒目地招展着。
到了孕穗期,人们就将像秤杆一般粗长的穗秆掰下。然后用披叶往十几根穗秆头上一束,背回家支在地上晒干。待穗秆变黄,就剥下包裹穗花的层层叶鞘。它们半米到一米长,散发着白黄的光泽。经人们用头部呈圆柱体的显得笨重的木锤(称蒙锤)不断捶打后,会变得柔软如绵。最后被搓成粗细不一的各种绳子,我们称为蒙绳。它们油亮牢固,不易腐烂。用途广泛,大则可以用于牛绳,甚至牛口包(防止牛偷吃的网状物),小则用以捆缚竹丝刷子、高粱秸帚等。
到了初秋,没掰干净的孕穗抽了出来,长长灰白色的穗厚重直立,不像芒花那样轻扬。初冬,长长的披叶和蒙花枯黄。这时,农人们会放一把火,将它们烧光。据说这样利于蒙第二年发芽生长孕穗。
孩童时,喜欢玩火的我每到野外去玩,就会专门找没烧过的蒙丛。发现一丛,就会非常高兴。不管蒙主人是否在场,就私自放起火来。一霎间,那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熊熊大火,吞噬枯黄;片片黑碟,漫天飞舞。我们远远地看着,内心总有一种激动。蒙叶蒙花烧尽,只剩一根根或高或低的蒙秸,黑黑的。
这便成了我对蒙的最美的记忆。后来,我就将这事写进了小散文《烧野火》里,还把文章寄了出去,认真负责的编辑打电话来,说蒙在百度里找不到,不知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我给她解释了半天,还是讲不明白。我就有了到老家探究的动机。
去年冬至到老家上坟,在路边,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丛蒙。密密麻麻的蒙穗像长矛一样枝枝直立。
去年冬至时作者所拍
看来,已没人来掰孕穗了。我忙爬上去,用手机拍了几个照片,发给编辑。又用它智能识物功能辨认一下,结果很让我吃惊。
它的学名竟叫蒲苇。这可是一种久闻大名的植物。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在高中时读的《孔雀东南飞》的句子。当刘兰芝被焦母休后,深感焦仲卿情深意重,就发了如此的誓言。而当刘兰芝被迫改嫁时,焦仲卿又以此来反诘刘兰芝:“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最终,两人双双殉情。
磐石,就是厚重坚硬的大石块,并无特别的深意。而蒲苇是什么?当时,老师没有讲,我们也没有深究。只是感到作为刘兰芝用作表现爱情的忠贞不移之心的,定是非常美好而神奇的植物。它们跟屈原的 《离骚》里的香草异花一样,非我们这些常人随时可见的。
现在才知道,平凡的蒙,其貌不扬的蒙,小时候就司空见惯的蒙,竟是古代诗歌里歌颂的、在东汉时期就以柔韧闻名的蒲苇。
看来,我应该对它表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朱耀照:浙江浦江县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浙江省散文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