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2020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平凡的时期。但无论如何,生活总是会好起来,疫情总会过去。我们又会重新上路,一路追寻。

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人生的风景,是为每个人而绽放,如今,春风和煦,鸟叫声婉转动人。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时期看到的风景都不同。

在路上,我们兜兜转转,寻寻觅觅,一波一波的人生风浪,冲刷着浮世的心。所有的所有,包括完美后面的真相,笑容背后的坚强,煎熬过后的释然,无论遇到什么,似乎,都是生命的意义。

今天,Mr.I为您推荐一本书——《在路上》

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被誉为“垮掉派的《圣经》”。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称“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在路上》(精装纪念版)是“垮掉的一代”研究专家陈杰教授的全新译本,势必会为中国读者带来又一波垮掉派文学的阅读热潮。

在人生正处于低谷时,纽约的年轻作家萨尔结识了来自西部的青年迪恩,被其无拘无束的探险精神和活力四射的疯狂举止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横跨大陆的冒险之旅。在1947年开始的四年间,萨尔四次西行,并同迪恩一道远赴墨西哥。他们或开车或搭便车,一路上浏览风土人情、品尝世间百态,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身体的狂欢和灵魂的探索。萨尔最后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并安顿下来,而迪恩则一如既往地踽踽独行。

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如果没有能力成为救世英雄,那就安心的做一个独善其身的普通人。《在路上》狂暴原始,不给读者任何喘息的空间,无数的事件、人物、景色像是风暴一样接踵而至,你在无知无觉中就上了车,跟着迪安.莫里亚蒂和萨尔.帕拉迪斯开始了一次次的旅行,从纽约到旧金山,再从旧金山到纽约,颠沛流离、无休无止。凯鲁亚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不分昼夜地工作,一气呵成了此书,他用尽气力把自己内心的、他代言的一代人的狂热释放出来,你在毫无间断如洪流一样澎湃汹涌的记叙中能感受到那样的灵魂。

杰克.凯鲁亚克、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他们很不幸在一个动摇破碎的年代走进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世界大战粉碎了理性女神美好的影像,工业社会在带来极端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阶级分化和人的异化。他们站在一片废墟中,这废墟不仅是战后百废待兴的西方国家,这也是精神、信仰、价值观的废墟。

《在路上》中你看见他们冲击着一切传统社会的道德底线,对重建的文明发出质疑和嘲笑。而在恣意的沦落与放纵背后,是他们对生命和文明的无穷追问,探寻、拷问是那片精神废墟带给他们的究极宿命,是西西弗斯的巨石。

有很多人读完《在路上》,或者了解了它的作者的生平,会觉得费解:他们在干什么?这场旅途的意义是什么?这么来来回回地横穿全国,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其实,《在路上》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无休止的琐碎的描写和混乱的自语;它也没有什么惊为天人、另辟蹊径的语言,只有无限的平铺直叙和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它的美始终不在于文学意义,而在于它的精神意义和时代意义上。

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我们现在就正在经历一个具有纪念性的时代阶段。任凭过往中遭遇过如何的不堪,失望、绝望、幻灭、或重生,始终不会失去对未来憧憬的动力,极少抱怨命运的坎坷,继续去做自己,继续前行,这是《在路上》传达给我们精神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战胜了“疫情”缔造了一个“新”时代。

在路上,途中的风景是否美丽不是最重要,关键是,你的心要开出一朵花,为自己永远绽放。

这朵花,要经诸多风雨,要历诸多磨难。然后,依然挺立;然后,依然微笑。微笑,是最生动的风景画。你笑起来,世界便亮了。

前路漫漫,没有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加油!

在路上,我们一路追寻!

桂ICP备16004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