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我会害你吗?”“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你......"对于这些话,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耳熟,我们都曾经听到过,甚至也对自己的孩子、对爱人说过。
当别人对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感觉?内疚?恐惧?负罪?总之不会是感动和爱。这种人把自己诉说地无私不求回报,但是内心却希望对方按照他们的期望去生活,一旦违背,就会拿出自己的付出去让他们感到愧疚。
这种所谓的不求回报的爱,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情感勒索,他们利用对对方弱点和软肋的了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时而扮演被勒索者,时而扮演勒索者。作者把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那些情感勒索的行为,为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们发现过去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曾经做出的让步和妥协,其实是多么“愚蠢”地行为。我们曾经对爱人、对孩子所发出的爱的指令,其实是典型的性感勒索。
01 勒索你的不光是坏人,还有可能是你的爱人
说起“勒索”,很多妈妈们可能会想到犯罪、恐惧等一些坏人的形象,怎么也不会把这个词跟跟父母、丈夫、子女甚至自己联系在一起。
但是研究向我们证明:有一种亲密关系,让我们觉得困惑和无力,他们控制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失去了拒绝的能力,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这种关系其实里面就有威胁勒索的成分,也就是情感勒索。
吉姆和海伦的一对情侣,吉姆要求海伦搬过来跟自己一起住,但是海伦觉得两个人感情还没到那个地步,一开始有些抗拒。吉姆就给她施压,说这样有利于两个人互相了解.
又威胁海伦说,你不搬过来,就是不够爱我,我们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海伦为了不识趣吉姆,只能答应了他的要求,两个人看似和好了,但是未来,海伦也许只能通过不断地妥协和让步来维持这段感情了。
吉姆的行为就为我们展示了情感勒索的整个流程,先是提出要求,你一旦反抗,对方就会向你施压和威胁,然后达到让你屈服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对情感勒索视而不见,就是因为很少有人会这么直接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直白地进行威胁,我们在被他们卡住脖子之前,对方就早已经撒下了控制的大网,我们已经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了。
02 善于伪装的勒索者
前面我们说的吉姆的勒索行为,属于非常直接的,如果我们遇到的都是这种勒索者,其实还好分辨。
但是大多数的情感勒索者他们极会伪装,甚至伪装成弱者的姿态,让我们防不胜防。大多数的情感勒索者以四种形态存在于我们身边。
施暴者
第一种就是吉姆的那种,也是最容易分辨和发现的情感勒索,因为他们一旦达不到目的,对方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就会给对方施加暴力,这个暴力可以是肢体的、也可以是语言的,或者是冷暴力。
这种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当孩子不听话时,有的父母就会指责孩子甚至动手,而所谓的孩子不听话,其实就是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父母没有达到自己教育的目的,就通过暴力来对待孩子,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
自虐者。
第二种也比较常见和容易发现,他们跟施暴者很相似,只是暴力的对象不一样,施暴者的对象是别人,他们的对象是自己,这种人通过自残、自虐等行为让对方愧疚,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勒索者被称为自虐者。
自虐者在我们的身边也很常见,有的小孩子被父母责罚了,他们就会跟父母赌气不吃饭,甚至离家出走。或者有的成年人跟伴侣吵架之后,他们会为了威胁对方不分手离婚,做出自残的行为。也许在前一秒他们的身份还是被勒索者,但是此时他们的身份就已经转变为勒索者了。
就像作者说的,一个人通常都会扮演两种身份,在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之间自由地切换。
悲情者
第三种情感勒索者呢,就没有前面那两种那么容易发现了,他们通常把自己扮演成弱者,或者把自己诉说成悲惨的一方,来通过博取别人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小孩子可以说是天生的演员,每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一旦发现父母有责罚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会立刻大哭来博取父母的同情,让父母心软,不忍心再责罚他们。
引诱者
还有最后一种勒索者,也是最不容易发展的一种情感勒索,他们通过向我们许诺一些关于地位、金钱、幸福等,来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一旦我们不按照他们说的做,那我们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这种勒索者被称为引诱者。
引诱者通过发生在职场中,常见的是上司和下属之间的一种关系,上司一般扮演引诱者,他们不断地向下属提出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一旦对方抵抗,就通过升职加薪来威胁对方,从而让对方妥协。
每一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都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有的人甚至可以同时扮演上面两种以上的情感勒索角色,让我们常常分辨不清。好在,只要我们了解了这四种类型,提高警惕,相信一定可以发现那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情感勒索信号。
03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你?
为什么“最爱的人总是伤我最深”。有些时候,我们最关心、最深爱、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最大,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我们进行“情感勒索”。
因为他们最了解我们,很清楚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情感勒索者是利用我们的什么心理来一步步地控制我们,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的?
恐惧感
情感勒索者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亲人、爱人,他们知道我们害怕什么,知道我们的软肋在哪里。于是她们把这种理解化成武器,刺向我们的痛处,来迫使我们去按他们的指令行事。
就像很多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听话,总是不断地去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出去都不带你了”。妈妈就是利用孩子对失去妈妈的爱的恐惧,来不断地要求孩子听话。
如果妈妈经常对孩子这样说话,会让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失去对妈妈的信任,从而摧毁了妈妈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那种关系。
责任感
我们进入成年之后,就有了很多责任,对父母的、对孩子的、对爱人的、对社会的,这种责任是对我们的一种约束。但是一旦对责任过度强调,就成了一种情感勒索。
丈夫觉得妻子有做家务照顾孩子的责任,一旦孩子生病,或者回到家没有看到热饭,就觉得是妻子的失职,没有尽到责任,却忽略了妻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情感勒索者从不放弃考验我们责任感的机会,他们不断强调自己牺牲了多少,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他们,一旦我们做的少了,就会受到强烈的谴责。
03 罪恶感
有些情感勒索者会在陈年旧事里寻找对受害者予取予求的借口。由情感勒索者操控的记忆仿佛成为一个全年无休的电视频道,不断播放他们过去对我们的好意与慷慨之举。
一个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之后一旦丈夫做到不好,就会不断地谴责丈夫:我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多少多少,你不应该这样对我。
对于情感勒索者的欲加之罪,很多人对自己的和善、负责打了个大问号。我们会觉得自己该对情感勒索者的痛苦负责,甚至当他们表示我们的拒绝加深了他们的痛苦时,我们也深信不疑。
那些以爱之名的情感勒索,我们要学会反抗,不要一步步地掉进他们陷阱。所有的爱都应该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当然,情感勒索不是独角戏,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配合,如果我们不屈服,对方是不会达到目的的,所以,如果我们被情感勒索,那我们自身肯定也有问题。
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我们就改变自己,不让自己掉进情感勒索的陷阱中。
下次我们继续为大家分享如何摆脱情感勒索,活出独立自在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