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很喜欢听故事,好的故事往往会烙印在我们的大脑里,然后不断地回荡、发酵,并且作用在生活中,给我们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
我们的一生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故事,透过它们的堆叠,成为一个人各自的经验,而许多共同的经验可能就变成一种特性。每个人的经验各自不同,但是故事让我们可以找出最大公约数,让许多事情可以找到引起共鸣的沟通法则。
也因为经验是由生活堆叠而成,所以这些故事几乎都触及了现实中的各个层面。它让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就可以有所体验,让我们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甚至让我们保有爱、勇气与希望。
01.
找到意义,就容易记忆
现在行销策略有一种称为故事行销,这种行销方法在心理学里已经不只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故事之间的竞争。因为,要说服消费者购买陌生的东西,总是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但是一个好的故事却可以切入消费者心中,缩短排斥的心理距离。
在广告心理学里,一个概念或理念是很重要的。一个普通的产品搭配好的理念、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往往容易让人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度。
故事帮助人找到意义,同时人也会因为表面讯息,而形成背后的故事。举例来说,如果今天听到两句话,分别是:
“
“弟弟被打,哥哥接着被打。”
“弟弟不收玩具被妈妈打,哥哥因为没有管好弟弟,接着也被妈妈打。”
”
通常第二句较有“故事感”的版本,我们印象会比较深刻,又或者说因为其共同的故事经验,所以比较能产生共鸣。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信息量越少我们越容易形成记忆。若从这个角度切入,第一句字数最少,我们应该会花最少力气记忆,但实际上第二句较容易形成“画面故事”,这就是故事对记忆的作用。
02.
趋吉避害是人性本能
那要如何诉说一个故事呢?“恐惧”和“渴望”是两大利器。在动机心理学里面提到人会去选择去做一件事情,往往有两个很核心的动机,一个就是免于恐惧,另外一个是获得利益。若能从这两个角度去讲故事,往往比较容易吸引注意力。也就是选择做某件事情或者选择使用某项产品,可以让我们免于害怕或者让我们获得喜悦,那么我们就有很高的动机买单。
但要形成这个故事就得从生活里找寻,找到自己内在的声音,谈一谈自己喜欢的故事、感动的故事,这样才能产生灵感。所以要讲一个好的故事,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要“讲人话”,去除专业术语或者规格介绍,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才能够温暖地传递信息。
我们无法给予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所以如果一个故事连自己都不感动,那么通常也不太会让人感动。
03.
故事,在不同情境下适用
美国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说过:“不管我们说什么,说的总是自己。”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每个不同的生命有机会透过故事串连且来。因为这微妙的串联,所以有些故事符号在跨情境底下仍然适用。
其实通过观察以及在自己的生活里,就有很多可以激荡出好故事的元素。只是多数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太多,“观察”的太少。重点在于我们怎么定义自己,定义我们眼中的事件,定义所有事物的观点。
一个好的故事既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我们不断成长的关键介质。愿你从今天起,成为一个拥有故事、会讲故事的人。
来源:林俊成,心适所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