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清明节总是要下点儿雨的。
透过窗户看到湿漉漉的青天,挂着雨水的叶子愈发葱茏,花瓣却摇摇欲坠。
屋子里关掉暖气有几丝凉意,这种意境之下,心思沉静、多愁善感,容易怀念故去亲人。
孟浩然在《清明即事》中写道:“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我猜上天与人间必定心灵相通,不然她怎会知道世间之人心有哀思呢?
近来总是想到已故的奶奶,她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梦境就像她还在世的时候那样真实、那样亲切。可从梦中醒来,我便突然大哭起来,也许当过度思念一个人时,眼泪才是最好的宣泄。
奶奶和爷爷是在同一年走的,距今已有四年多了。我想念我的奶奶,带着哀思和幸福,奶奶和我的画面经常浮现在脑海里,这让我觉得她并不是真的走了。
我的奶奶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个头不高,戴一根靛青色的头巾,有些裹足痕迹的双脚早已变形,喜欢在房前屋后忙碌着,背上的背篓里总有一些瓜果蔬菜或是草料木屑,碰到谁都能乐呵呵地聊上几句,从早到晚马不停蹄,也许,只有晚饭后坐在火炉边取暖或是在院子里乘凉的短暂时光才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幸福时光。
许多孩子的童年幸福都伴随着奶奶的身影,我也一样,被奶奶宠过的娃真幸福。
我上五年级那一年,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来回要走十公里的山路。天刚微微亮就得从家里出发,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还能见到天上挂着的月亮。
然而,比我起来更早的是奶奶,因为她要起床为我做早饭。
有时候是单独为我做的面条,再煮上一个鸡蛋或者鸭蛋路上吃,略带溏心的蛋黄又嫩又软,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那好吃的味道和满足的心情。有时候,奶奶会为我做一顿大米饭,配上一两个菜,这样的早餐可谓隆重至极,因为早上一般都是煮稀饭配点小咸菜。
遥远艰难的上学路基本上只有我一个人,而奶奶特意为我做的豪华早餐让我觉得上学没那么苦。我还能带上一盒香喷喷的饭菜到学校去做午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后来,上了中学,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到家表现出来最高兴的人一定是奶奶,她总是第一时间接下书包嘘寒问暖问我“幺儿在学校吃得饱不?冷不?累不......”,然后给我做好吃的。
她和爷爷隔三差五地给我些零花钱,可是,他们都是极普通的农村老人,并不富裕。靠着微薄的收入生活,有时候子女们会尽自己所能给老人家拿些钱补贴家用,但是他们哪里舍得花。
奶奶这一辈子命苦,都说她不会享福。
她晕车严重,哪怕是坐我爸的三轮车都能晕个两三天才能缓过劲来。
我大姑家条件好,每次要接她去玩,她总是言不由衷地推脱,我知道她内心很想去,可是害怕自己的身体给大姑添麻烦,所以,每隔好几年她才愿意折腾一回去大姑家享清福。
奶奶还有支气管炎,也不知道这病是怎么来的,虽然要不了命,可也无药可治,它剥夺了奶奶不少快乐。只要使点力气就会发病,爬坡和干农活对她来说就是最痛苦的。甚至遇到好笑的事情,大笑几声都能让她喘得上气不接下气,连笑这样稀松平常的事对她来说竟也成了一种折磨。
还有,她的手指总是抽筋,奶奶把这个毛病叫做“鸡爪风”,一见着她的手指开始弯曲了,就让我一把拽住使劲往外掰。
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真切地体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只是清楚地记得她轻轻地哀叹几声过后,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这些让她不得清净的毛病她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她说“反正要不了命”。
她陪我长大,我却没有与她相伴到老。
年纪大了,爷爷的头发已经花白,可奶奶的头发依旧乌黑浓密,尽管镶嵌着寥寥白发,也甚是好看。
她总是嫌自己头发太多不好清洗,所以常常让我给她洗头,后来我长大了,常年在外读书工作,再也没有为她洗过头,可那鬓发依旧在我心里闪着光。
她把这么好的基因遗传给了爸爸,又遗传给了我,只是我的发量是远比不上奶奶的。
我还记得出太阳的时候,她就会解开那根靛青色的头巾,让我给她梳梳头发或者拔掉白发。
青春期的我有些叛逆,总是没有耐心,不愿陪她度过一个完整的暖阳晴天,而奶奶也不曾生气,只是默默地一个人继续晒太阳,但现在,我想她的心里一定很难过,觉得自己老了,不被喜欢了。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即使我天天悔恨、月月悔恨、年年悔恨,奶奶已经走了,我也无法对她再尽这份心意了。
我和奶奶只相伴25年,可这25年的意义比一生更多。
对于奶奶的爱和思念,这寥寥几行字怎能说得完?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老了,奶奶的记忆会逐渐模糊,但只要我想起她,就会一次比一次更觉得幸福。
因为奶奶,让我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拥有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而这幸福还将延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