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老年性骨质疏松骨丢失的类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不同,除了小梁骨外,还有皮质骨,可发生骨萎缩,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生率逐年增加。
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70岁以后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男性为55%~60.72,女性84%~90.47%左右。其中,有3.4%~12.4%的男性患者、8.8%~19.6%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1、增龄因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增龄有关。老年人因器官衰退,体力下降,负重活动减少,使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骨重建呈负平衡状况,即骨的形成不足,导致骨量减少。逐渐在小梁骨丢失的同时,伴随着皮质骨变薄,对微小骨折的修复能力差。
2、日照不足
老年人户外活动少,日晒不足,维生素D普遍缺乏,尤其是素食者和冬季在北方部地区的老年人,钙吸收相对不良,导致骨矿含量下降。
3、摄入量减少
随年龄增加,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纳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致使骨质量下降,皮质骨小孔增加,骨脆性增加。
4、跌倒因素
老年人肌肉松弛,神经-肌肉调性差,加之视力下降,这些因素可以增加跌倒的倾向并削弱跌倒时的保护机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者的临床表现:
1.腰背疼痛。疼痛多由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久立疼痛加重,仰卧或坐位疼痛减轻;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新鲜胸腰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在相应部位脊柱棘突有强烈压缩痛,一般2~3周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2.身高缩短。身高缩短和驼背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正常人每人24节椎体,每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每个椎体缩短2mm,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后期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据统计,椎骨或髋骨骨折的老年人约有10%在3个月内死于手术或手术并发症。20%1年内去世,25%丧失活动能力,仅有半数可以自由活动。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小,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防治要趁早:
一、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饮食基本原则是要补充充足钙质、适量蛋白质、少糖少盐、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做到均衡饮食,以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为骨提供基础材料和所需能量,建议平时多食一些奶制品、豆制品、海带和虾皮等。
除此之外,骨 脂 蛋 白是骨骼生长的必需营养素。在美国,已被FDA认定为软骨或关节保护剂的膳食补充剂,其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骨微结构,从而加速骨骼生长,防止骨质流失。钙,磷,铁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是骨骼生长的必需营养素,可以更好地预防骨老化和骨质疏松症。
二、运动不能少
运动可促进钙吸收。研究肯定:缺钙也会导致骨质疏松,而运动能促进钙吸收,发现室外活动可使维生素E增加,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骨丢失。
骨皮质的血流减少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钙易在酸性环境中溶解,一旦骨内血流降低使局部血液酸性化,导致骨溶解、骨萎缩;而运动能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使骨内血液保持中性,防止骨溶解;其次骨内血流量增加能使成骨细胞活性升高,进而促进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