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保健
疫情前,我上班的那座写字楼大厅,八点左右,乌泱泱的人群,除过正常上班的年轻人,更多的是老年人,她们都是奔着保健品去的。
有的是去听健康讲座,有的爲了领10个免费鸡蛋,一把伞……那时乘电梯,是需要保安维持上楼次序的。
保健品,究竟能不能保健康,不知道,真不知道。
只看到:保健品一堆一堆地买,恪守每天喝八杯水,坚持跑步锻炼的人,也未见有多健康。很多把养生挂在嘴边的人,这东西不能吃,那东西不能喝,到头来也不见得更长寿。
反倒是那些顺其自然,随心所欲的人,更健康,更长寿。
远的不说,就说彭家老夫妻。
都说不能多吃盐,彭姨做的菜差点就把卖盐的打死了,吼咸;都说要好脾气要乐观,彭叔可是暴脾气,一言不合就骂人。
彭姨去年离世,95岁,彭叔96岁,健在,还能去市场买菜。
都说不能多吃糖,老屋中门邻居李妈,每天早晨都是白糖仨荷包蛋,80多岁了,天生自来卷的头发乌黑发亮。
据他们讲,一辈子没尝过保健品,也不懂养生,如果硬要讨一个养生秘诀,他们的回答:想吃啥吃啥,咋样舒服咋样来,适合五脏六肺的就是最好的保健品。
最好的养生:不是保健品,而是顺其自然。
02、适合自己的休养生息,才是最上乘的养生之道
同济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曾尔亢教授,曾长期对湖北钟祥长寿老人进行研究,他也说过:养生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上乘的养生之道。
南京举办过一次《欢度百岁——江苏长寿老人风采》出版座谈会,出了一份“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结果,刷新了人们的三观!
比如,现代养生提出,吃素食长寿、吃腌菜致癌,可对这些百岁老人并不适用。这些老人中有一辈子吃素的,也有不吃肉就过不了日子的;有嗜酒嗜烟的,也有从来就不喝酒不抽烟的;他们吃了一辈子腌菜……
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
调查来看,江苏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太锻炼,这与当下退休人员热火朝天的晨练或晚练似乎背道而驰。
人的长寿,与保健没关系,与锻炼没关系,与饮食也没关系,调查也没找出共性规律。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
人是一个自然的小天地。《道德经》第80章中提到的就是道家的长寿要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依照人体运行的规律来休养生息,才是对身体最有裨益的调理之法。
长寿之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人生在世,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03、养生之道,顺法天命
想起之前听到的一段话:
都说养生益寿延年,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梅墨生59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姚贝娜、邓丽君、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笑林、侯耀文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意义?什么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向往长寿,推崇养生,期望百岁,但如果过分追求,跟风模仿,邯郸学步,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
其实,吃核桃并不比不吃的聪明,爱锻炼的并不比不爱动的人寿长,爱生气的也不见得比好脾气短……
人偶然降临世间,侥幸活着,平安就是福,切不要拿不适合自己的方式折磨自己,不要随意改变自己,不要无端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养生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延长寿命,
养生要听从心里的声音,从养心开始;养生要体会五脏六肺的感受,它们的需求才是指南针。
听它们的一定适合。
道德经第五十章告诉我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大家都怕死,但是过度养生,则是在自己找死。
因此,真正的养生如何养,顺其自然才是大道。
非让情感调频原创
非让情感调频特约作者肖寒供稿